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生态弹性与可持续发展 | 第9-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弹性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2 生态弹性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关于弹性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页 |
2.1.2 关于生态弹性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17页 |
2.2 生态阈值与生态弹性 | 第17-18页 |
2.3 营养级联与生态弹性 | 第18-19页 |
2.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弹性 | 第19-20页 |
2.4.1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弹性 | 第19页 |
2.4.2 功能组多样性与生态弹性 | 第19页 |
2.4.3 功能响应多样性与生态弹性 | 第19-20页 |
2.5 系统稳健性(robustness)与生态弹性 | 第20-21页 |
2.5.1 系统反馈 | 第20页 |
2.5.2 系统冗余 | 第20-21页 |
2.5.3 系统模块化 | 第21页 |
2.5.4 小结 | 第21页 |
2.6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与生态弹性 | 第21-22页 |
2.7 系统稳态转化与生态弹性的丧失 | 第22-25页 |
2.7.1 稳态转换的发生机制 | 第22-23页 |
2.7.2 稳态转换的方式与途径 | 第23-25页 |
3 生态弹性的度量——恢复时间的确定 | 第25-30页 |
3.1 渔业资源恢复时间的演算 | 第25-26页 |
3.2 休渔策略建模分析 | 第26-30页 |
4 渔业生态弹性及其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30-38页 |
4.1 影响渔业生态系统弹性的各种因素 | 第30-34页 |
4.1.1 非生物环境因素 | 第30-32页 |
4.1.2 生物因子因素 | 第32-34页 |
4.1.3 生态阈值因素 | 第34页 |
4.2 生态弹性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4.2.1 生态阈值与渔业资源管理 | 第34-35页 |
4.2.2 多样性与渔业资源管理 | 第35-36页 |
4.3 营养级联效应与渔业资源管理 | 第36页 |
4.4 稳态转换与渔业资源管理 | 第36-37页 |
4.5 渔业资源生态弹性策略管理模式研究 | 第37-38页 |
5 生态弹性在大黄鱼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38-45页 |
5.1 大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物量现状 | 第38页 |
5.2 我国大黄鱼的生物学参数的变化 | 第38-40页 |
5.3 大黄鱼的管理策略 | 第40-45页 |
5.3.1 针对大黄鱼的资源管理的休渔策略 | 第40-41页 |
5.3.2 改变网目尺寸对大黄鱼渔获量的影响策略 | 第41-42页 |
5.3.3 基于大黄鱼生物学特征的资源管理策略 | 第42-43页 |
5.3.4 基于生态弹性理论的大黄鱼资源管理策略 | 第43-4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