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导言 | 第9-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四、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及其竞争状况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 | 第15页 |
| 第二节 互联网企业的特殊属性 | 第15-18页 |
| 一、产品和业务结构 | 第15-16页 |
| 二、双边市场 | 第16页 |
| 三、盈利模式 | 第16-17页 |
| 四、市场扩张方式 | 第17-18页 |
| 五、开发和复制成本 | 第18页 |
| 第三节 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状况 | 第18-22页 |
| 一、竞争格局 | 第18-20页 |
| 二、竞争的本质和目标 | 第20-21页 |
| 三、主要反竞争行为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市场支配地位概述 | 第22-27页 |
| 第一节 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及认定流程 | 第22-23页 |
| 一、定义 | 第22页 |
| 二、认定流程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相关市场的传统界定方法 | 第23-25页 |
| 一、两个维度:相关商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 | 第23-24页 |
| 二、两个依据:需求替代性和供给替代性分析 | 第24-25页 |
| 三、测试方法:假定垄断者测试 | 第25页 |
| 第三节 支配地位的传统认定方法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互联网产品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27-39页 |
| 第一节 互联网产品相关市场的界定困境 | 第27-32页 |
| 一、相关商品市场的界定困境 | 第27-28页 |
| 二、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困境 | 第28-29页 |
| 三、需求替代性分析方法的限制 | 第29-30页 |
| 四、供给替代性分析方法的限制 | 第30页 |
| 五、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的适用困境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经典案例中对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32-39页 |
| 一、微软案 | 第32-34页 |
| 二、谷歌案 | 第34-37页 |
| 三、3Q案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互联网企业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39-45页 |
|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支配地位的认定困境 | 第39-41页 |
| 一、市场份额测算困难 | 第39-40页 |
| 二、市场份额与市场支配力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经典案例中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41-45页 |
| 一、微软案 | 第41-42页 |
| 二、谷歌案 | 第42-43页 |
| 三、3Q案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困境的解决方法 | 第45-55页 |
| 第一节 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45-50页 |
| 一、相关商品市场的界定 | 第45-47页 |
| 二、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 | 第47-48页 |
| 三、替代性分析 | 第48-49页 |
| 四、适当弱化相关市场的重要性 | 第49-50页 |
| 五、转变假定垄断者测试 | 第50页 |
| 第二节 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50-55页 |
| 一、改革市场份额计算方法 | 第51页 |
| 二、适当提高份额要求及持续时间 | 第51-52页 |
| 三、考察产品开发成本 | 第52页 |
| 四、重视市场进入壁垒 | 第52-53页 |
| 五、考虑用户锁定效应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