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的实践意义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诉讼标的理论的概况 | 第10-24页 |
第一节 诉讼标的概念 | 第10-12页 |
一、诉讼标的的渊源 | 第10页 |
二、诉讼标的的含义 | 第10-11页 |
三、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诉讼标的学说 | 第12-16页 |
一、旧实体法说 | 第12-13页 |
二、诉讼法学说 | 第13-14页 |
三、新实体法学说 | 第14-15页 |
四、统一诉讼标的理论否定说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与立法现状之评析 | 第16-24页 |
一、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二、我国诉讼标的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三、我国诉讼标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概述 | 第24-33页 |
一、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的含义及价值 | 第24-25页 |
二、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之起诉阶段 | 第25-27页 |
三、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之诉讼审理阶段 | 第27-31页 |
四、动态诉讼标的之判决确定阶段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的“试金石”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诉的合并、变更 | 第33-37页 |
一、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诉的合并 | 第33-35页 |
二、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诉的变更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禁止重复起诉 | 第37-39页 |
一、禁止重复起诉概述 | 第37页 |
二、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禁止重复起诉之关系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 第39-41页 |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概述 | 第39页 |
二、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与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的程序保障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之程序保障概述及必要性 | 第41-44页 |
一、动态诉讼标的理论之程序保障 | 第41页 |
二、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程序保障之必要性 | 第41-44页 |
第二节 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程序保障完善之我见 | 第44-48页 |
一、建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 | 第44-46页 |
二、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与精英化 | 第46页 |
三、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