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热防护系统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1.2 典型一体化热防护系统 | 第11-13页 |
| 1.3 一体化热防护系统优化设计 | 第13-14页 |
| 1.4 拓扑优化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4-19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一体化热防护系统连接结构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21-35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热力耦合分析模型 | 第21-26页 |
| 2.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 2.2.2 热力耦合分析 | 第25-26页 |
| 2.3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26-32页 |
| 2.3.1 腹板厚度为变量 | 第28-30页 |
| 2.3.2 角度 θ 为变量 | 第30-32页 |
| 2.4 热力耦合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热力耦合下的拓扑优化方法 | 第35-51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拓扑优化基本理论 | 第35-40页 |
| 3.2.1 拓扑优化方法 | 第36-37页 |
| 3.2.2 材料插值模型 | 第37-39页 |
| 3.2.3 求解算法 | 第39-40页 |
| 3.3 隔热模型 | 第40-44页 |
| 3.3.1 热流密度为变量 | 第41-42页 |
| 3.3.2 等效散热的功率为变量 | 第42-43页 |
| 3.3.3 净传递速率为变量 | 第43-44页 |
| 3.4 承载模型 | 第44-49页 |
| 3.5 多目标优化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一体化热防护系统连接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51-73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 4.2.1 关键载荷选取 | 第51-53页 |
| 4.2.2 优化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 4.3 拓扑优化设计 | 第54-64页 |
| 4.3.1 单工况 | 第54-60页 |
| 4.3.2 多工况 | 第60-64页 |
| 4.4 模型重建及校核 | 第64-68页 |
| 4.5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8-7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