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超分子手性 | 第9-12页 |
1.2 基于超分子模板的金属微纳结构 | 第12-17页 |
1.2.1 基于生物模板的金属纳米颗粒组装 | 第12-14页 |
1.2.2 基于有机模板的金属纳米颗粒组装 | 第14-17页 |
1.3 手性表面等离激元及其应用 | 第17-20页 |
1.3.1 手性表面等离激元与金纳米颗粒 | 第17-19页 |
1.3.2 手性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金纳米棒颗粒 | 第22-24页 |
2.1.2 DMPC磷脂分子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2.1 磷脂分子膜的制备 | 第25页 |
2.2.2 基于超分子软模板的金纳米棒手性结构的构建与调控 | 第25页 |
2.2.3 分别采用均匀磁场和梯度磁场对金纳米棒手性超结构进行微扰 | 第25-26页 |
2.2.4 利用圆二色光谱仪测量分子与金属复合纳米超结构的吸收和CD | 第26-28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28-49页 |
3.1 表面活性剂/磷脂超分子模板 | 第28-30页 |
3.2 基于磷脂超分子模板的金属微纳手性结构 | 第30-37页 |
3.2.1 分子与金属复合纳米超结构的构建机理 | 第30-33页 |
3.2.2 复合超结构光学活性与CTAB浓度的关系 | 第33-37页 |
3.3 磁场对分子与金属复合纳米超结构的影响 | 第37-49页 |
3.3.1 均匀磁场对复合纳米超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38-43页 |
3.3.2 梯度磁场对复合纳米超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43-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