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建筑物保养、检修、拆毁论文--建筑物的维修、改建、翻新论文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的现实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1.2 研究对象第13-16页
        1.2.1 金属建筑材料第13-14页
        1.2.2 旧建筑的概念和分类第14-15页
        1.2.3 建筑改造的概念和范围第15-16页
        1.2.4 改造与历史建筑的保护的区别第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16-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实践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实践第17-19页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9-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2章 金属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21-41页
    2.1 金属材料应用于旧建筑改造中的历史沿革第21-26页
        2.1.1 金属的发现和应用第21页
        2.1.2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第21-26页
    2.2 旧建筑改造的相关原则和内容第26-31页
        2.2.1 旧建筑改造的基本原则第26-28页
        2.2.2 旧建筑改造的内容第28-31页
    2.3 金属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原则和相关理论第31-33页
        2.3.1 金属材料的表现原则第31-32页
        2.3.2 金属材料与建筑节能第32页
        2.3.3 金属材料与地域性建筑第32-33页
        2.3.4 金属材料与建构理论第33页
    2.4 建筑金属材料的技术特征与类型分析第33-41页
        2.4.1 常见的建筑金属材料的类型第33-36页
        2.4.2 常见建筑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第36-39页
        2.4.3 建筑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和连接方式第39-41页
第3章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方式及特性第41-93页
    3.1 金属在旧建筑改造中的本体表达第41-55页
        3.1.1 金属材料质感的对比第41-46页
        3.1.2 金属材料肌理的光影第46-50页
        3.1.3 金属材料色彩的变化第50-54页
        3.1.4 金属本体特性的综合表现第54-55页
    3.2 金属在旧建筑改造中的结构应用第55-70页
        3.2.1 空间的划分和重组第56-61页
        3.2.2 屋顶空间的加建第61-65页
        3.2.3 环绕式空间加建第65-69页
        3.2.4 构件的艺术表达第69-70页
    3.3 金属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皮应用第70-81页
        3.3.1 金属“点”的应用第71-74页
        3.3.2 金属“线”的应用第74-76页
        3.3.3 金属“面”的应用第76-79页
        3.3.4 金属表皮的情感表达第79-81页
    3.4 金属在旧建筑改造中构造应用第81-91页
        3.4.1 构造的结构性第82-83页
        3.4.2 构造的装饰性第83-86页
        3.4.3 构造的标示性第86-89页
        3.4.4 构造的时代性第89-91页
    3.5 总结第91-93页
第4章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表现原则和发展趋势第93-104页
    4.1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更新中的表现原则第93-97页
        4.1.1 环境协调性第93-94页
        4.1.2 技术适宜性第94-96页
        4.1.3 功能合理性第96-97页
    4.2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更新中应用的发展趋势第97-104页
        4.2.1 并置化的材料表现第97-98页
        4.2.2 场所精神的再现第98-99页
        4.2.3 地域性文化的表达第99-101页
        4.2.4 建筑节能的可持续第101-104页
第5章 金属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案例解读与设计实践第104-120页
    5.1 经典案例的解读第104-114页
        5.1.1 形象更新第104-110页
        5.1.2 空间更新第110-114页
    5.2 个人参与的设计实践第114-120页
总结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功能材料圆偏振荧光及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铱、铂配合物磷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传感和成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