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理论概述 | 第10-20页 |
(一) 网络表达的界定及其权利属性 | 第10-13页 |
1. 网络表达的界定 | 第10-11页 |
2. 网络表达的法律属性 | 第11页 |
3. 网络表达的消极特性 | 第11-13页 |
(二) 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 第13-18页 |
1. 网络表达与其他社会利益的矛盾突显 | 第13-16页 |
2. 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法理 | 第16-18页 |
(三) 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法律原则 | 第18-20页 |
1. 利益衡量原则 | 第18-19页 |
2. 合比例原则 | 第19-20页 |
二、我国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0-27页 |
(一) 我国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现状概述 | 第20-22页 |
(二) 我国网络表达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1. 立法监管方面的不足 | 第22-24页 |
2. 行政监管方面的不力 | 第24-27页 |
三、域外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经验考察 | 第27-34页 |
(一) 域外典型国家监管经验概览 | 第27-32页 |
1. 美国的监管制度 | 第28-29页 |
2. 英国的监管制度 | 第29页 |
3. 德国的监管制度 | 第29-30页 |
4. 韩国的监管制度 | 第30-31页 |
5. 新加坡的监管制度 | 第31-32页 |
(二) 域外监管经验的总结及启示 | 第32-34页 |
四、完善我国网络表达政府监管的对策 | 第34-41页 |
(一) 整合法律资源,完善立法体系 | 第34-35页 |
(二) 强化责任与监督,保障公民救济 | 第35-36页 |
(三) 合理定位监管,明确职责分工 | 第36-37页 |
(四) 加强引导,重视自律 | 第37-38页 |
(五) 关于网络实名制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