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分布式能源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分布式能源系统原动机选型评估 | 第15-25页 |
| 2.1 分布式能源系统原动机特性 | 第15-17页 |
| 2.2 分布式能源系统原动机评估方法 | 第17-24页 |
| 2.2.1 经济性评估方法 | 第17-20页 |
| 2.2.2 经济性评估分析 | 第20-23页 |
| 2.2.3 原动机选型原则 | 第23-24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燃机分布式能源多种配置及模型建立 | 第25-43页 |
| 3.1 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多种配置 | 第25-29页 |
| 3.1.1 多种配置方案类型 | 第25-27页 |
| 3.1.2 多种配置方案热力循环分析 | 第27-29页 |
| 3.2 燃气轮机模型 | 第29-36页 |
| 3.2.1 压气机模型 | 第30-31页 |
| 3.2.2 燃烧室模型 | 第31-32页 |
| 3.2.3 涡轮模型 | 第32-33页 |
| 3.2.4 容积模型 | 第33-34页 |
| 3.2.5 转子模型 | 第34页 |
| 3.2.6 控制器模型 | 第34-35页 |
| 3.2.7 负载模型及总体封装 | 第35-36页 |
| 3.3 蒸汽动力设备模型 | 第36-40页 |
| 3.3.1 余热锅炉模型 | 第36-38页 |
| 3.3.2 汽轮机模型 | 第38-40页 |
| 3.4 工质特性的模型 | 第40-41页 |
| 3.4.1 空气和燃气比热的计算 | 第40-41页 |
| 3.4.2 汽水特性参数的分析处理 | 第41页 |
| 3.5 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 | 第41-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分布式能源多种配置优化分析 | 第43-66页 |
| 4.1 分布式能源多种配置分析 | 第43-46页 |
| 4.2 蒸汽循环效能优化分析 | 第46-51页 |
| 4.2.1 单压蒸汽系统效能分析 | 第46-48页 |
| 4.2.2 双压蒸汽系统效能分析 | 第48-51页 |
| 4.3 热电比分配分析 | 第51-52页 |
| 4.4 系统效能优化分析 | 第52-55页 |
| 4.5 科丰电站项目优选方案分析 | 第55-56页 |
| 4.6 科丰电站分布式能源项目试验与仿真对比 | 第56-61页 |
| 4.7 环境温度变化响应评估分析 | 第61-62页 |
| 4.8 负荷变化响应评估分析 | 第62-65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优化后科丰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效评估 | 第66-72页 |
| 5.1 优化前后的燃气轮机经济性分析 | 第66-67页 |
| 5.2 优化前后的蒸汽动力装置经济性分析 | 第67-70页 |
| 5.3 系统优化前后的经济性分析 | 第70-7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