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铁路枢纽论文

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 研究的目的第19-20页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1.5 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2页
第2章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能力计算方法理论第22-25页
    2.1 高速铁路能力的分类第22-23页
        2.1.1 高速铁路站场通过能力的分类第22页
        2.1.2 高速铁路站内客服设施能力的分类第22-23页
    2.2 通过能力计算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23页
    2.3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通过能力仿真计算方法第23-24页
    2.4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基础设施建模技术第24-25页
第3章 北京南站能力仿真计算的应用第25-33页
    3.1 北京南站概况第25-26页
    3.2 车站通过能力仿真分析第26-29页
        3.2.1 车站通过能力仿真系统简介第26-28页
        3.2.2 车场通过能力仿真内容及目标第28-29页
    3.3 站内客服设施能力仿真分析第29-33页
        3.3.1 综合交通枢纽客流仿真系统简介第29-31页
        3.3.2 北京南站客运站客服设施能力仿真内容及目标第31-33页
第4章 北京南站综合枢纽能力仿真案例分析第33-52页
    4.1 北京南站通过能力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3-39页
        4.1.1 北京南站京津车场能力仿真计算分析第33-36页
        4.1.2 北京南站京沪车场能力仿真计算第36-39页
    4.2 北京南站客运基础设施能力仿真计算结果第39-43页
        4.2.1 系统输入第39页
        4.2.2 仿真实验:84对列车方案第39-42页
        4.2.3 仿真初步结果分析第42-43页
    4.3 京津城际线路能力评估第43-49页
        4.3.1 实际客运需求分析第43-44页
        4.3.2 实际能力计算及分析第44-49页
        4.3.3 评估结论第49页
    4.4 基于现有能力的京津城际机场延长线的可行性分析第49-52页
        4.4.1 客运量预测第49-51页
        4.4.2 可行性分析第51-52页
第5章 应用效果及建议第52-58页
    5.1 实际分析及相关建议第52-55页
    5.2 实际应用效果第55-56页
    5.3 北京南站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蛋白β3基因C825T多态性作为抑郁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下一篇:Nd:YAG激光对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偏心和倾斜及后发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