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1页 |
1.1.2 发展游憩功能是现代城市森林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 | 第11-12页 |
1.1.3 从感知角度探讨城市森林游憩地形象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案例地的选择 | 第15-16页 |
1.4.3 数据资料来源 | 第16-17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7页 |
2.1 城市森林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2.1.1 城市森林基础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2.1.2 城市森林管理的研究 | 第19-21页 |
2.1.3 城市森林功能及效益的研究 | 第21-24页 |
2.1.4 研究评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24-25页 |
2.2 城市森林游憩研究综述 | 第25-31页 |
2.2.1 城市森林游憩概念研究 | 第26页 |
2.2.2 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研究 | 第26-28页 |
2.2.3 城市森林游憩价值及游憩功能评价研究 | 第28-29页 |
2.2.4 城市森林游憩管理的研究 | 第29-30页 |
2.2.5 研究评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30-31页 |
2.3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37页 |
2.3.1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概念研究 | 第31-32页 |
2.3.2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形成和分类研究 | 第32-34页 |
2.3.3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4-35页 |
2.3.4 研究评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37-51页 |
3.1 城市森林游憩地概念界定 | 第37-40页 |
3.1.1 城市森林的概念 | 第37-38页 |
3.1.2 户外游憩的概念 | 第38-39页 |
3.1.3 城市森林游憩的概念 | 第39页 |
3.1.4 城市森林游憩地的概念 | 第39-40页 |
3.2 城市森林游憩地感知形象概念界定 | 第40-41页 |
3.2.1 感知形象的概念 | 第40-41页 |
3.2.2 城市森林游憩地感知形象的概念 | 第41页 |
3.3 城市森林游憩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 | 第41-45页 |
3.3.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41-43页 |
3.3.2 城市森林游憩者的个体因素 | 第43页 |
3.3.3 城市森林游憩者的体验因素 | 第43-44页 |
3.3.4 城市森林游憩地的情境因素 | 第44-45页 |
3.4 理论基础 | 第45-50页 |
3.4.1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 第45-46页 |
3.4.2 游客“需要-动机-行为”模式 | 第46-47页 |
3.4.3 游憩效益理论 | 第47-49页 |
3.4.4 感知价值理论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影响城市森林游憩地感知形象的个体因素研究 | 第51-69页 |
4.1 本章研究思路 | 第51页 |
4.2 城市森林游憩者价值取向与游憩需求分析 | 第51-60页 |
4.2.1 研究过程 | 第51-54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54-60页 |
4.3 城市森林游憩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60-67页 |
4.3.1 研究过程 | 第60-61页 |
4.3.2 样本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 第61页 |
4.3.3 游憩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61-66页 |
4.3.4 受访者对游憩地的认知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影响城市森林游憩地感知形象的体验因素研究 | 第69-81页 |
5.1 本章研究思路 | 第69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69-75页 |
5.3.1 测量指标体系 | 第69-72页 |
5.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2页 |
5.3.3 研究假设 | 第72-74页 |
5.3.4 概念模型 | 第74-75页 |
5.4 研究过程 | 第75-76页 |
5.4.1 调查开展 | 第75页 |
5.4.2 问卷设计 | 第75-76页 |
5.4.3 研究方法 | 第76页 |
5.5 模型检验 | 第76-79页 |
5.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76页 |
5.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76页 |
5.5.3 拟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 第76-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影响城市森林游憩地感知形象的情境因素研究 | 第81-89页 |
6.1 本章研究思路 | 第81页 |
6.2 城市森林游憩地的质量构成要素 | 第81-84页 |
6.2.1 景观质量 | 第82-83页 |
6.2.2 环境质量 | 第83页 |
6.2.3 设施质量 | 第83-84页 |
6.2.4 管理与服务质量 | 第84页 |
6.3 城市森林游憩地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第84-88页 |
6.3.1 游憩者对游憩地的质量评价 | 第84-85页 |
6.3.2 游憩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85-87页 |
6.3.3 城市森林游憩地质量改善措施 | 第87-8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9-94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9-90页 |
7.2 对城市森林游憩地形象建设的启示 | 第90-92页 |
7.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92页 |
7.4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92-94页 |
7.4.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92-93页 |
7.4.2 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1页 |
附录 | 第111-116页 |
附录1 城市森林游憩者价值取向与游憩需求调查问卷 | 第111-113页 |
附录2 城市森林游憩者行为特征调查问卷 | 第113-115页 |
附录3 城市森林游憩者感知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