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8-26页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缘起 | 第8-17页 |
二、“第四代”导演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三、研究方法概述 | 第22-26页 |
第一章 前苏联解冻文艺的影响脉络及体现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前苏联解冻时期文艺概述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前苏联解冻文艺的译介及影响 | 第28-33页 |
第三节 “第四代”导演电影与解冻文艺思潮的承继关系及差异 | 第33-40页 |
一、纯粹与混杂的“真实”观 | 第34-36页 |
二、“诗意”表达的高下之分 | 第36-38页 |
三、“批判现代性”及“启蒙”的题材与基调差异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从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 | 第40-53页 |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电影概述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巴赞理论及“新现实主义”的译介与影响 | 第42-46页 |
一、巴赞理论的译介与论争 | 第42-44页 |
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引介与影响 | 第44-46页 |
第三节 “第四代”导演电影对“新现实主义”的吸纳与差异化呈现 | 第46-53页 |
一、从关注小人物到非职业演员的选用 | 第46-48页 |
二、摄影棚之外——日常生活空间的戏剧化 | 第48-50页 |
三、长镜头的缺失与“真实”的层次差异 | 第50-51页 |
四、孩童视野与成长叙事的运用 | 第51-53页 |
第三章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 第53-79页 |
第一节 法国“左岸电影”概述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法国“左岸电影”的译介与影响 | 第54-58页 |
第三节 “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左岸电影”踪迹 | 第58-79页 |
一、文学性、叙事实验与对现实的意念化改造 | 第58-65页 |
二、共有的情结与影像主题 | 第65-75页 |
三、跨界与局限:作家的电影与导演的文学梦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