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建筑电气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建筑电气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第2章A建筑群及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 | 第13-18页 |
2.1 A建筑群简介 | 第13页 |
2.2 工程内容 | 第13-14页 |
2.3 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 | 第14-15页 |
2.3.1 节能性 | 第14页 |
2.3.2 实用性 | 第14-15页 |
2.3.3 安全性 | 第15页 |
2.3.4 经济性 | 第15页 |
2.3.5 智能性 | 第15页 |
2.4 建筑电气设计的可行性措施 | 第15-17页 |
2.4.1 电气设备负荷平衡的保障 | 第16页 |
2.4.2 电气设备的科学规划 | 第16页 |
2.4.3 防火设计 | 第16页 |
2.4.4 防雷设计 | 第16-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 第18-33页 |
3.1 负荷的分级与计算 | 第18-19页 |
3.2 计算短路电流 | 第19-23页 |
3.2.1 常见的短路 | 第20-21页 |
3.2.2 短路的危害 | 第21页 |
3.2.3 计算短路电流 | 第21-23页 |
3.3 选择变压器 | 第23-26页 |
3.3.1 确定所选变压器的参数与台数 | 第23-25页 |
3.3.2 变压器类型的确认 | 第25页 |
3.3.3 计算无功补偿容量 | 第25-26页 |
3.4 设计配电系统 | 第26-28页 |
3.4.1 配电概要设计 | 第26-27页 |
3.4.2 设计低压配电接线 | 第27-28页 |
3.5 变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设计 | 第28-29页 |
3.6 备用电源的设计 | 第29-30页 |
3.7 配电自动化 | 第30-33页 |
3.7.1 自动化配电的结构 | 第30-31页 |
3.7.2 自动化配电的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 | 第33-43页 |
4.1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 第34-38页 |
4.1.1 设备的安装与布线 | 第34-35页 |
4.1.2 EF-ACS系统的设计 | 第35-38页 |
4.2 消防控制中心的设计 | 第38-39页 |
4.3 消防通信与广播系统 | 第39页 |
4.3.1 消防通信系统 | 第39页 |
4.3.2 应急广播系统 | 第39页 |
4.4 消防设备的控制 | 第39-43页 |
4.4.1 排烟风机 | 第39-40页 |
4.4.2 自动喷淋泵 | 第40-41页 |
4.4.3 应急照明 | 第41-43页 |
第5章 防雷系统的设计 | 第43-53页 |
5.1 防雷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43-44页 |
5.1.1 划分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 第43-44页 |
5.1.2 确定防雷方案 | 第44页 |
5.2 外部防雷设计方案 | 第44-45页 |
5.2.1 接闪器 | 第44-45页 |
5.2.2 引下线 | 第45页 |
5.2.3 接地极 | 第45页 |
5.3 内部防雷的整体设计 | 第45-48页 |
5.3.1 配电变压器的防雷 | 第46-47页 |
5.3.2 SPD三级保护 | 第47-48页 |
5.4 内部防雷的详细设计 | 第48-53页 |
5.4.1 划分雷电防护区 | 第48-49页 |
5.4.2 瞬间过电压的计算 | 第49-50页 |
5.4.3 内部防雷的具体方案 | 第50-53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