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 ·国内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内外公共服务社会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说明 | 第19-21页 |
| ·研究思路及结构示意图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 ·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 第21-23页 |
|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健全 | 第21页 |
| ·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有效改善 | 第21-22页 |
|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更加便利 | 第22-23页 |
| ·甘肃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 | 第23-24页 |
|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第24-25页 |
| ·适合农村居民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比较缺乏 | 第25页 |
| ·文化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 第25-26页 |
| ·甘肃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 ·财政自给力低,历史欠账严重 | 第26-27页 |
| ·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 | 第27-28页 |
| ·文化供给与农村居民需求失衡 | 第28-29页 |
| ·农村文化监督与评估的缺失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30-36页 |
|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启示 | 第30-33页 |
|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创新 | 第30-31页 |
|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经验借鉴 | 第31-33页 |
|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启示 | 第33-36页 |
|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 第33-34页 |
|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模式构建 | 第36-46页 |
| ·社会化供给主体职能分析 | 第36-38页 |
| ·政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核心主体 | 第36-37页 |
| ·企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竞争参与主体 | 第37页 |
| ·第三部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 | 第37-38页 |
| ·农村居民——农村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主角 | 第38页 |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具体模式 | 第38-46页 |
| ·公共文化产品的私人供给模式 | 第39-42页 |
| ·俱乐部文化产品供给模式 | 第42页 |
| ·公共文化产品的私人产品化供给模式 | 第42-46页 |
| 第五章 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 第46-53页 |
| ·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实现基础 | 第46-48页 |
| ·以统筹城乡文化为宗旨 | 第46-47页 |
| ·以解决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等问题为重点 | 第47页 |
| ·以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主线 | 第47页 |
| ·以协调好政府、社会、农村居民三者的关系为关键 | 第47-48页 |
| ·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实现路径 | 第48-53页 |
| ·资金投入方面 | 第48-49页 |
| ·生产供给方面 | 第49-50页 |
| ·人才保障方面 | 第50-51页 |
| ·绩效评估方面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文章研究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注释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