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2.1 留守儿童的概念 | 第9页 |
| 2.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 第9-11页 |
| 2.3 友谊质量 | 第11-13页 |
| 2.4 自杀意念 | 第13-15页 |
| 2.5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友谊质置、自杀意念的关系 | 第15-17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第17-23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7-20页 |
| 2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 2.1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Ⅱ) | 第20页 |
| 2.2 友谊质量问卷 | 第20页 |
| 2.3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 | 第20-21页 |
| 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4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 5 施测程序 | 第22页 |
| 6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3-36页 |
|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 第23-24页 |
| 1.1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 第23页 |
| 1.2 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 第23-24页 |
| 1.3 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 第24页 |
| 2 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友谊质量、自杀意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4-31页 |
| 2.1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4-25页 |
| 2.2 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5-29页 |
| 2.3 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9-31页 |
| 3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1页 |
| 3.2 留守状况对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3 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 3.4 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对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 第33页 |
| 4 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自杀意念间的作用 | 第33-36页 |
| 4.1 友谊质量、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以及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 4.2 中介效应检验及模型建构 | 第34-36页 |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36-42页 |
|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 | 第36-37页 |
| 1.1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与非留守儿童差异不显著 | 第36页 |
| 1.2 留守儿童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不满意度高于非留守儿童 | 第36-37页 |
| 1.3 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低于非留守儿童 | 第37页 |
| 2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友谊质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7-39页 |
| 2.1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 第37-38页 |
| 2.2 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 第38页 |
| 2.3 留守儿童友谊质量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 第38-39页 |
| 3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 3.1 留守状况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第39页 |
| 3.2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3 友谊质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第40页 |
| 4 友谊质量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 第40-42页 |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 | 第42页 |
| 2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第42页 |
| 3 友谊质量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 | 第42-43页 |
| 4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43页 |
| 5 教育的启示 | 第43-44页 |
|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样题) | 第44-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