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储能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混合储能技术在风电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15页 |
1.4 爬坡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爬坡事件的定义 | 第15-17页 |
1.4.2 抑制风电功率爬坡事件方法研究 | 第17页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2 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混合储能系统的机理建模 | 第19-3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混合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拓扑结构 | 第19-21页 |
2.3 蓄电池特性与模型 | 第21-24页 |
2.3.1 蓄电池特性 | 第21-22页 |
2.3.2 蓄电池充放电策略 | 第22页 |
2.3.3 蓄电池性能参数与等效模型 | 第22-24页 |
2.4 超级电容的特性及模型 | 第24-28页 |
2.4.1 超级电容特性 | 第24-25页 |
2.4.2 超级电容充放电策略 | 第25-26页 |
2.4.3 超级电容器等效电路模型 | 第26-28页 |
2.5 双向三相AC/DC变流器设计 | 第28-36页 |
2.5.1 双向三相AC/DC变流器数学模型建立 | 第28-32页 |
2.5.2 双向AC/DC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32-34页 |
2.5.3 SVPWM控制技术 | 第34-36页 |
2.6 混合储能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 第36-38页 |
2.7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风电功率爬坡控制策略 | 第39-5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风储混合出力爬坡约束的定义 | 第39-41页 |
3.3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风电功率爬坡控制策略 | 第41-49页 |
3.3.1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风电爬坡控制的结构 | 第41-42页 |
3.3.2 风储混合系统目标出力计算 | 第42-43页 |
3.3.3 基于爬坡预测的场景分类 | 第43-44页 |
3.3.4 基于储能系统SOC反馈的爬坡场景切换系统 | 第44-46页 |
3.3.5 模糊逻辑控制 | 第46-48页 |
3.3.6 混合储能系统功率配置 | 第48-49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3.4.1 算例系统 | 第49-50页 |
3.4.2 风储系统仿真模型及参数 | 第50-51页 |
3.4.3 运行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风电功率爬坡控制的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 第55-72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混合储能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55-60页 |
4.2.1 混合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年均成本模型 | 第55-58页 |
4.2.2 基于风电功率爬坡场景下的惩罚成本数学模型 | 第58-60页 |
4.3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 第60-61页 |
4.3.1 多目标函数 | 第60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60-61页 |
4.4 储能容量优化配置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61-62页 |
4.4.1 基于风电功率预测的风电场并网参考功率的优化 | 第61-62页 |
4.4.2 相关系数的定义 | 第62页 |
4.5 求解方法 | 第62-64页 |
4.5.1 算法介绍 | 第62-63页 |
4.5.2 算法流程 | 第63-64页 |
4.6 算例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71页 |
4.6.1 风电场并网功率参考值的确定 | 第64-65页 |
4.6.2 参数的选择 | 第65-66页 |
4.6.3 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基RT-LAB的混合储能系统辅助风电功率爬坡控制实时数字仿真实验 | 第72-81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基于RT-LAB平台的实时仿真建模 | 第72-73页 |
5.3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风电功率爬坡控制实时数字仿真验证 | 第73-80页 |
5.3.1 双向AC/DC变流器两种工作状态仿真分析 | 第73-76页 |
5.3.2 基于场景切换模式下储能系统辅助风电爬坡控制实时数字仿真分析 | 第76-78页 |
5.3.3 电池SOC变化情况分析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1-83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81-82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