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8页 |
| 1 滞育 | 第10-13页 |
| 1.1 滞育与昆虫的适应性 | 第10页 |
| 1.2 环境因素对昆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10-12页 |
| 1.2.1 光周期对昆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11页 |
| 1.2.2 温度对昆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11页 |
| 1.2.3 食料对昆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11-12页 |
| 1.3 环境因素对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12-13页 |
| 1.3.1 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12-13页 |
| 1.3.2 食料对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13页 |
| 2 昆虫的生活史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 第13-16页 |
| 2.1 | 第13-14页 |
| 2.1.1 成虫体型与适应性 | 第13页 |
| 2.1.2 发育时间与适应性 | 第13-14页 |
| 2.1.3 生长速率与适应性的关系 | 第14页 |
| 2.2 环境因素对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 第14-16页 |
| 2.2.1 温度对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 2.2.2 光周期对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 2.2.3 食料对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 第16页 |
| 3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黑纹粉蝶滞育诱导与解除的研究 | 第18-31页 |
| 1 前言 | 第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2.1 供试虫源 | 第18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 2.2.1 恒温条件下滞育诱导和解除 | 第18-19页 |
| 2.2.2 自然变温条件下滞育诱导 | 第19页 |
| 2.2.3 不同寄主诱导的滞育个体解除滞育 | 第19页 |
| 2.2.4 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和越夏蛹的滞育强度的比较 | 第19页 |
| 2.3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20-29页 |
| 3.1 恒温条件下的滞育诱导 | 第20-21页 |
| 3.2 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持续期的影响 | 第21-26页 |
| 3.3 不同寄主诱导的滞育个体的滞育持续期 | 第26-27页 |
| 3.4 自然变温条件下滞育的诱导 | 第27-28页 |
| 3.5 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和越夏蛹成虫羽化持续期的比较 | 第28-29页 |
| 4 讨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黑纹粉蝶生活史特性的研究 | 第31-49页 |
| 1 前言 | 第31-32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 2.1 供试虫源和饲养方法 | 第32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2.2.1 恒温条件下生活史特性的研究 | 第32页 |
| 2.2.2 室外自然变温条件下的生活史特性的研究 | 第32-33页 |
| 2.3 测量方法 | 第33页 |
| 2.4 统计方法 | 第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 3.1 恒温条件下生活史特性 | 第33-43页 |
| 3.1.1 光周期、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33-38页 |
| 3.1.2 光周期、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蛹重的影响 | 第38页 |
| 3.1.3 光周期、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发育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1.4 光周期、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成虫体重和失重比的影响 | 第39-41页 |
| 3.1.5 发育个体和滞育个体的性体型二型性 | 第41-43页 |
| 3.2 自然变温条件下生活史特性 | 第43-48页 |
| 3.2.1 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43页 |
| 3.2.2 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蛹重的影响 | 第43-45页 |
| 3.2.3 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45页 |
| 3.2.4 发育方式、温度和性别对成虫重和失重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2.5 性体型二型性 | 第47-48页 |
| 4 讨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历 | 第57-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