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缔约条件与第三方组织的作用--基于威廉姆森分析范式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导言第15-2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说第16-17页
        1.2.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2.2 研究假说第17页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数据来源第17-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 全文结构第20-21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1-23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21页
        1.5.2 可能的不足第21-23页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23-37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3-25页
        2.1.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第23-24页
        2.1.2 第三方第24页
        2.1.3 策略性赖账和非策略性赖账第24页
        2.1.4 相关法律用语第24-25页
    2.2 农地抵押贷款相关文献综述第25-37页
        2.2.1 抵押贷款及其替代技术研究第25-27页
        2.2.2 发达国家农地抵押贷款模式研究第27-28页
        2.2.3 发展中国家农地抵押贷款研究第28-31页
        2.2.4 中国农地抵押贷款研究第31-34页
        2.2.5 文献评述第34-37页
3 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第37-69页
    3.1 理论基础第37-42页
        3.1.1 契约的含义和分类第37-38页
        3.1.2 治理和治理结构第38-41页
        3.1.3 威廉姆森分析范式第41-42页
    3.2 分析框架第42-66页
        3.2.1 农地流转的制度环境和交易特征第42-49页
        3.2.2 农地抵押贷款制度环境和交易特征第49-55页
        3.2.3 农地抵押贷款缔约可能性和缔约条件分析第55-66页
    3.3 研究方法第66-69页
4 农地抵押贷款运作模式分类和契约本质检验第69-97页
    4.1 模式一的契约本质检验:以江苏S县样本为例第70-73页
        4.1.1 实施概况第70页
        4.1.2 契约本质检验第70-73页
    4.2 模式二的契约本质检验:以山东枣庄市样本为例第73-80页
        4.2.1 实施概况第73-78页
        4.2.2 契约本质检验第78-80页
    4.3 模式三的契约本质检验:以宁夏同心县样本为例第80-91页
        4.3.1 实施概况第80-86页
        4.3.2 契约本质检验第86-91页
    4.4 模式四的契约本质检验:以重庆江津区样本为例第91-94页
        4.4.1 实施概况第91-94页
        4.4.2 契约本质检验第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7页
5 农地抵押贷款缔约条件:基于四类模式的比较分析第97-105页
    5.1 银行和村外第三方组织为抵押权人的农地抵押贷款没有缔约条件第97页
    5.2 村内第三方组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农地抵押贷款抵押权人第97-102页
        5.2.1 以村为边界是实现第三方组织抵押农地处置功能的必要条件第98页
        5.2.2 习俗性产权和社会规范是第三方组织内契约的主要缔约条件第98-100页
        5.2.3 代理人的强激励是第三方组织外契约达成的主要缔约条件第100-101页
        5.2.4 村内第三方组织内生产生,村落特征是其内生机制第101-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6 全文总结及政策涵义第105-109页
    6.1 研究结论第105页
    6.2 政策涵义第105-106页
    6.3 进一步的讨论第10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附件第117-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川煎加减治疗直肠内脱垂(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中药填脐治疗瘾疹风寒证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