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岱海镇拓跋珪公园景观提升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北魏文化对凉城县的深远影响 | 第11页 |
1.1.2 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体现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页 |
1.3.1 城市公园 | 第13页 |
1.3.2 公园改造 | 第13页 |
1.3.3 宜居环境 | 第13页 |
1.4 城市公园设计原则 | 第13-15页 |
1.4.1 因地制宜-地方性原则 | 第13-14页 |
1.4.2 文脉串联-整体性原则 | 第14页 |
1.4.3 以人为本原则 | 第14页 |
1.4.4 多样性原则 | 第14页 |
1.4.5 生态位原则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城市公园绿地改造历程及经典案例分析 | 第15-20页 |
2.1 国外公园绿地改造历程 | 第15页 |
2.2 国外公园绿地改造经典案例分析 | 第15-17页 |
2.2.1 纽约布赖恩特公园 | 第15-17页 |
2.3 国内公园绿地改造历程 | 第17页 |
2.4 国内公园绿地改造经典案例分析 | 第17-19页 |
2.4.1 常州红梅公园 | 第17-18页 |
2.4.2 武汉解放公园 | 第18-19页 |
2.5 案例分析小结 | 第19-20页 |
3 前期分析 | 第20-24页 |
3.1 场地基本概况 | 第20-22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20页 |
3.1.2 区位分析 | 第20-22页 |
3.2 场地现状分析 | 第22页 |
3.3 SWOT分析 | 第22-24页 |
3.3.1 优势(Strenth) | 第22页 |
3.3.2 劣势(Weakness) | 第22-23页 |
3.3.3 机遇(Opportunity) | 第23页 |
3.3.4 挑战(Threat) | 第23-24页 |
4 总体规划设计 | 第24-52页 |
4.1 目标定位 | 第24页 |
4.2 优化设计理念与构思 | 第24-25页 |
4.2.1 设计理念 | 第24-25页 |
4.2.2 优化设计构思 | 第25页 |
4.3 规划设计分析 | 第25-28页 |
4.3.1 可行性分析 | 第25页 |
4.3.2 主题定位 | 第25-26页 |
4.3.3 文化应用 | 第26-27页 |
4.3.4 视线分析 | 第27页 |
4.3.5 空间分析 | 第27-28页 |
4.4 景观布局设计 | 第28-31页 |
4.4.1 公园入口设计 | 第29页 |
4.4.2 空间结构布局 | 第29-30页 |
4.4.3 道路系统联系 | 第30-31页 |
4.5 景观节点优化设计 | 第31-49页 |
4.5.1 入口广场 | 第31-34页 |
4.5.2 拓跋珪广场 | 第34-37页 |
4.5.3 蓄水池改造 | 第37-38页 |
4.5.4 卓凉公路拓跋珪公园段道路景观深化 | 第38-41页 |
4.5.5 山腰景观深化 | 第41-42页 |
4.5.6 城市之光文化广场改造(节点5) | 第42-44页 |
4.5.7 朝蓬之灵文化广场改造(节点7) | 第44-46页 |
4.5.8 琴韵之风文化广'场改造(节点12) | 第46-47页 |
4.5.9 采石坑遗留坑洞改造(节点10) | 第47-48页 |
4.5.10 景观界面 | 第48-49页 |
4.6 植物景观设计 | 第49-52页 |
4.6.1 植物设计原则 | 第49页 |
4.6.2 植物景观季相变化 | 第49-50页 |
4.6.3 植物种植设计 | 第50-52页 |
5 专项设计 | 第52-56页 |
5.1 竖向设计 | 第52页 |
5.2 铺装设计 | 第52-53页 |
5.3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 第53-56页 |
5.3.1 建筑小品及设施 | 第53页 |
5.3.2 导视系统 | 第53-54页 |
5.3.3 照明系统 | 第54-56页 |
6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