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产品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控制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过程能力指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概述 | 第17-25页 |
2.1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17-20页 |
2.1.1 质量检验阶段 | 第17-18页 |
2.1.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第18-19页 |
2.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第19-20页 |
2.2 控制图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2.1 控制图原理 | 第20-21页 |
2.2.2 控制图的两种错误 | 第21-22页 |
2.3 控制图的分析与判断 | 第22-23页 |
2.4 过程能力指数 | 第23-24页 |
2.4.1 双侧规格的过程能力指数 | 第23页 |
2.4.2 单侧规格的过程能力指数 | 第23页 |
2.4.3 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 第23-24页 |
2.4.4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指标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质量控制方案分析研究 | 第25-49页 |
3.1 G传动公司概况 | 第25-26页 |
3.1.1 G传动公司主要产品类型 | 第25-26页 |
3.1.2 铸钢拨叉类产品的质量特性 | 第26页 |
3.2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案 | 第26-28页 |
3.3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4 铸钢拨叉类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0-33页 |
3.4.1 正态检验 | 第30-31页 |
3.4.2 正态变换 | 第31-33页 |
3.5 铸钢拨叉类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控制图的选择 | 第33-38页 |
3.5.1 均值—极差控制图 | 第34-35页 |
3.5.2 累积和控制图 | 第35-36页 |
3.5.3 联合控制图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3.6 改善后质量控制方案应用步骤 | 第38-40页 |
3.7 某铸钢五六档拨叉球头距离分析研究 | 第40-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在线质量控制系统模型 | 第49-57页 |
4.1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的制造过程的特点 | 第49-50页 |
4.2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的质量管理现状 | 第50页 |
4.3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在线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50-51页 |
4.4 G传动公司铸钢拨叉类产品在线质量控制系统概要 | 第51页 |
4.5 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 | 第51-52页 |
4.6 在线质量控制系统模型 | 第52-56页 |
4.6.1 质量特征数据采集模块 | 第53-54页 |
4.6.2 质量特征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 第54页 |
4.6.3 绘制质量控制图模块 | 第54-55页 |
4.6.4 质量控制图结果分析模块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