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物理学论文--生物声学论文

中华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形态与遗传分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1.1 物种进化的意义和动力第9-12页
        1.1.1 生态选择第9-10页
        1.1.2 性选择第10-11页
        1.1.3 遗传漂变第11页
        1.1.4 文化漂变第11-12页
    1.2 中华菊头蝠研究概述第12-14页
        1.2.1 分类地位与分布第12页
        1.2.2 表型特征第12-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2.1 研究区域第15页
    2.2 回声定位声波录制及分析第15-16页
    2.3 外部形态测量及分析第16-17页
    2.4 头骨形态测量及分析第17页
    2.5 遗传数据获得及分析第17-18页
        2.5.1 基因组DNA提取及分子扩增第17-18页
        2.5.2 遗传谱系构建第18页
        2.5.3 遗传距离计算第18页
    2.6 气候数据收集第18-19页
    2.7 地理距离计算第19页
    2.8 相关分析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第20-33页
    3.1 中华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差异及其声波地理变异第20-23页
        3.1.1 中华菊头蝠种群内回声定位声波的性别二态性第20-22页
        3.1.2 中华菊头蝠种群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及其地理变异第22-23页
        3.1.3 中华菊头蝠亚种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第23页
    3.2 中华菊头蝠外部形态差异第23-26页
        3.2.1 中华菊头蝠种群内外部形态的性别二态性第23-24页
        3.2.2 中华菊头蝠种群间外部形态差异第24页
        3.2.3 中华菊头蝠亚种间外部形态差异第24-26页
    3.3 中华菊头蝠头骨形态差异第26页
        3.3.1 中华菊头蝠种群内头骨形态的性别二态性第26页
        3.3.2 中华菊头蝠种群间头骨形态差异第26页
        3.3.3 中华菊头蝠亚种间头骨形态差异第26页
    3.4 中华菊头蝠种群遗传谱系第26-27页
        3.4.1 中华菊头蝠线粒体种群遗传谱系第26-27页
        3.4.2 中华菊头蝠核基因种群遗传谱系第27页
    3.5 中华菊头蝠表型地理变异和遗传谱系分化的影响因素第27-33页
        3.5.1 中华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异的影响因素第27-30页
        3.5.2 中华菊头蝠亚种R.s.sinicus种群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3.5.3 中华菊头蝠种群间形态差异的影响因素第31-32页
        3.5.4 中华菊头蝠种群间头骨形态差异的影响因素第32页
        3.5.5 中华菊头蝠种群遗传分歧的影响因素第32-33页
第四章 讨论第33-38页
    4.1 中华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异驱动力第33-35页
        4.1.1 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异及性别二态性第33页
        4.1.2 回声定位声波的地理变异是文化漂变的结果第33-34页
        4.1.3 回声定位声波的地理变异不受生态选择的作用第34-35页
        4.1.4 回声定位声波的地理变异不受遗传漂变作用第35页
    4.2 中华菊头蝠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第35-36页
    4.3 中华菊头蝠种群遗传分化第36页
    4.4 中华菊头蝠亚种分化第36-38页
第五章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附录第45-50页
后记第50-51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芪扶正注射液通过STAT1协同干扰素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LA2G4A表达及其下游产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