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12-29页
    一、研究的背景与价值第12-18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2-14页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第14-16页
        (三)研究的实践价值第16-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6页
        (一)中国内地相关研究现状第18-22页
        (二)港澳台相关研究现状第22-24页
        (三)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4-26页
    三、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第26-28页
        (一)研究的思路、内容第26-27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27-28页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难点第28-29页
        (一)创新之处第28页
        (二)难点第28-29页
第一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第29-47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析第29-35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内涵第29-33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第33-35页
    二、儒家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第35-39页
        (一)儒家思想概述第35-37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第37-38页
        (三)儒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第38-39页
    三、现代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第39-47页
        (一)现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现代新儒学第39-44页
        (二)当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大众儒学第44-47页
第二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演进第47-67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第47-53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第47-49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第49-51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文化背景第51-53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演进第53-60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开端第53-56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确立第56-57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与发展第57-59页
        (四)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衰败与没落第59-60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蕴张力和思想局限第60-67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蕴张力第61-63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想局限第63-67页
第三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方略第67-89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第67-72页
        (一)儒家的心性论:德性为人之根本第68-70页
        (二)儒家的心性成长观:教育的可能性与空间第70-72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第72-78页
        (一)理解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本内容的前提第72-73页
        (二)根基与起点:发明本心的个体修身第73-75页
        (三)功夫与扩展:内圣外王的实践追求第75-76页
        (四)实现与完成: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第76-78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育方略第78-89页
        (一)重学与进学次第第78-83页
        (二)主客体分离、内部分层的教育方式第83-85页
        (三)以“化”为主的教育方法第85-89页
第四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作用第89-102页
    一、对中华民族意识的内在维系和支撑作用第89-95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第89-91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政治和社会的影响第91-93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民族融合与进步的作用第93-95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性意义第95-98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第95-97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对欧洲国家的影响第97-98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第98-102页
        (一)思想的内守与封闭性的倾向第98页
        (二)一定程度的等级观念的倾向第98-99页
        (三)重人伦轻自然的倾向第99-100页
        (四)重义轻利的倾向第100-102页
第五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意义第102-123页
    一、对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层面的启示第103-112页
        (一)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第103-107页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容第107-109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内核第109-112页
    二、对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启示第112-116页
        (一)坚持国家主导的基本方向第112-113页
        (二)道不远人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第113-114页
        (三)有针对性且多元化的的教育方法第114-116页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代性转化第116-123页
        (一)观念、内容注入现代化精神第117-118页
        (二)方法、手段实施现代化转变第118-119页
        (三)体制、机制的现代化革新第119-123页
结语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1页
后记第131-132页
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其著作情况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芩苷调控雄性大鼠血清孕酮水平进而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线粒体自噬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