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结构面形态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2 结构面形态的表征及其力学参数的研究 | 第20-22页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页 |
1.3 本文重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22-27页 |
1.3.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24-27页 |
第2章 岩体结构面特性及三维网构模拟 | 第27-39页 |
2.1 岩体结构面的特性及分类 | 第27-31页 |
2.1.1 结构面形态的基本特性 | 第27-28页 |
2.1.2 结构面的分类 | 第28-29页 |
2.1.3 结构面的分级 | 第29-31页 |
2.2 结构面点群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 第31-33页 |
2.2.1 结构面的采集 | 第31-32页 |
2.2.2 点群数据的获取 | 第32-33页 |
2.3 结构面表面三角网格网构模拟 | 第33-38页 |
2.3.1 点群数据特征 | 第33-34页 |
2.3.2 点群平面投影坐标转换 | 第34-35页 |
2.3.3 三角网格表面重建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结构面粗糙度的表征及力学参数的优化计算 | 第39-63页 |
3.1 结构面粗糙度的描述 | 第39-43页 |
3.1.1 结构面形态基本特征 | 第40-41页 |
3.1.2 粗糙度的分形描述 | 第41-42页 |
3.1.3 粗糙度的统计参数描述 | 第42页 |
3.1.4 线粗糙度法表征粗糙度 | 第42-43页 |
3.2 面积比法确定粗糙度系数 | 第43-50页 |
3.2.1 粗糙度系数的定义 | 第43-45页 |
3.2.2 表面积比法的提出及定义 | 第45-47页 |
3.2.3 结构面的平面拟合 | 第47-48页 |
3.2.4 表面积比的计算 | 第48-50页 |
3.3 粗糙度系数的比较 | 第50-54页 |
3.3.1 结构面测线布置 | 第50-53页 |
3.3.4 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3.4 结构面力学参数的优化计算 | 第54-62页 |
3.4.1 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 第54-56页 |
3.4.2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力学机理 | 第56-59页 |
3.4.3 基于JRC-JCS模型的力学参数计算 | 第59-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结构面张开度的模拟 | 第63-71页 |
4.1 结构面张开度的定义 | 第64-65页 |
4.1.1 力学张开度 | 第64页 |
4.1.2 水力等效张开度 | 第64-65页 |
4.1.3 水力学张开度和力学张开度的关系 | 第65页 |
4.2 节理开度的描述及测量 | 第65-66页 |
4.2.1 节理张开度的描述模型 | 第65-66页 |
4.2.2 节理张开度的测量 | 第66页 |
4.3 确定性结构面开度的模拟 | 第66-68页 |
4.3.1 结构面的网格模拟 | 第67页 |
4.3.2 张开度的计算 | 第67-68页 |
4.4 随机结构面开度的模拟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隧道围岩结构面模拟及显示程序开发 | 第71-81页 |
5.1 系统的总体背景及设计思路 | 第71-72页 |
5.1.1 系统的开发背景 | 第71页 |
5.1.2 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71-72页 |
5.2 系统开发平台及技术支持 | 第72-73页 |
5.2.1 开发平台 | 第72页 |
5.2.2 图像显示 | 第72-73页 |
5.3 系统的功能模块 | 第73-75页 |
5.3.1 数据结构的定义 | 第73页 |
5.3.2 各功能模块的算法 | 第73-74页 |
5.3.3 数据读入模块 | 第74-75页 |
5.3.4 OpenGL三维显示 | 第75页 |
5.4 程序主要功能特点 | 第75-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81-97页 |
6.1 工程背景 | 第81-82页 |
6.2 隧道结构面信息采集与分析 | 第82-87页 |
6.2.1 确定性结构面 | 第84-85页 |
6.2.2 随机结构面 | 第85-86页 |
6.2.3 坐标系的转化 | 第86-87页 |
6.3 隧道空间模型建立 | 第87-90页 |
6.3.1 几何参数的选择 | 第87页 |
6.3.2 结构面的三维网络模拟 | 第87-89页 |
6.3.3 隧道模型建立 | 第89-90页 |
6.4 力学参数的选择 | 第90-93页 |
6.4.1 结构面的粗糙度模拟 | 第90-91页 |
6.4.2 应用JRC-JCS模型计算结构面的力学参数 | 第91-93页 |
6.5 关键块体搜索及隧道稳定性分析 | 第93-9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7.1 结论 | 第97-98页 |
7.2 展望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9页 |
附录 | 第109-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