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三)系统研究法 | 第17页 |
(四)多学科透视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19-33页 |
一、相关概念释义 | 第19-23页 |
(一)学术 | 第19-21页 |
(二)学术道德 | 第21-22页 |
(三)学术道德失范 | 第22-23页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3-26页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二)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24-26页 |
三、调查结果 | 第26-33页 |
(一) 研究生群体中存在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 | 第26页 |
(二) 部分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缺乏清晰的认识 | 第26-29页 |
(三) 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情感较为薄弱 | 第29-31页 |
(四)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危害 | 第33-45页 |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 第33-40页 |
(一) 教育方面 | 第33-34页 |
(二) 制度方面 | 第34-36页 |
(三) 文化方面 | 第36-37页 |
(四) 社会环境方面 | 第37-39页 |
(五)研究生个体方面 | 第39-40页 |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 | 第40-45页 |
(一) 腐化学术,阻碍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 第40-41页 |
(二) 浪费资源,降低学术资源的使用效率 | 第41-42页 |
(三) 败坏学风,贻误学术新人的塑造 | 第42-43页 |
(四) 折损高校及研究生群体声誉 | 第43-44页 |
(五)恶化社会风气,诱发社会道德危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 | 第45-55页 |
一、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 第45-49页 |
(一)开设学术道德规范课程 | 第45-46页 |
(二) 增强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力度 | 第46页 |
(三)丰富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46-47页 |
(四)认真把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47页 |
(五)拓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 | 第47-48页 |
(六)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长效机制 | 第48-49页 |
二、完善与改进高校相关学术制度 | 第49-51页 |
(一) 改进研究生学术考核与评价制度 | 第49页 |
(二) 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管制度 | 第49-50页 |
(三) 健全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激励与惩戒制度 | 第50-51页 |
三、注重学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第51页 |
四、构建优良的学术环境 | 第51-53页 |
(一)加强学术道德的舆论宣传与引导 | 第51-52页 |
(二) 树立诚信的社会风尚 | 第52页 |
(三)规范学术出版市场 | 第52-53页 |
五、发挥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自律效能 | 第53-54页 |
六、积极借鉴国外优势经验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