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甜菜夜蛾为害与研究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国内外甜菜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甜菜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4-16页 |
·甜菜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6页 |
·甜菜夜蛾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6-17页 |
·对生物杀虫剂的抗性 | 第17页 |
·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性 | 第17-18页 |
·对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 第18-19页 |
·甜菜夜蛾抗药性的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机理 | 第19-20页 |
·靶标敏感性降低 | 第19页 |
·代谢解毒能力增强 | 第19-20页 |
·表皮穿透作用降低 | 第20页 |
·甜菜夜蛾的抗性汰选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9页 |
·甜菜夜蛾不同种群对甲氧虫酞脱的敏感性测定 | 第23页 |
·甲氧虫酰肼与增效剂混用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测定 | 第23-24页 |
·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的几种酶活力影响测定 | 第24-29页 |
·药剂处理试虫的方法 | 第24页 |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 第24-26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细胞色素P450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抗性风险测定及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甜菜夜蛾抗性种群汰选 | 第29页 |
·现实遗传力的估算 | 第29-30页 |
·抗性风险评估 | 第30页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不同地区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监测 | 第30-32页 |
·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体内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GST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水平与酶活性的关系 | 第34-36页 |
·甜菜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羧酸酯酶比活力对照 | 第34-35页 |
·甜菜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对照 | 第35页 |
·甜菜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对照 | 第35-36页 |
·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的抗性发展速率 | 第36-38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风险评价 | 第38-39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现实遗传力 | 第38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风险分析 | 第38-39页 |
·增效剂增效作用的测定 | 第39-42页 |
4 结论 | 第42-43页 |
·甜菜夜蛾不同地理种群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 | 第42页 |
·甲氧虫酰肼的致毒机理 | 第42页 |
·甜菜夜蛾3种酶的活力与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关系 | 第42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发生发展速率及抗性风险 | 第42-43页 |
·甲氧虫酰肼与增效剂混用的增效作用 | 第43页 |
5 讨论 | 第43-50页 |
·不同地区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水平 | 第44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风险 | 第44-45页 |
·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机理 | 第45-47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作用 | 第46页 |
·羧酸酯酶的作用 | 第46-47页 |
·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 第47页 |
·甜菜夜蛾抗药性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 第47-50页 |
·做好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 第47-48页 |
·农业防治 | 第48页 |
·生物防治 | 第48页 |
·物理防治 | 第48页 |
·化学药剂防治 | 第48-49页 |
·其他防治措施 | 第49页 |
·本文的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