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防治方法与设备论文

右旋酪氨酸及糖苷水解酶缓解膜系统中膜污染的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膜技术简介第13-14页
    1.2 膜生物污染概述第14-18页
        1.2.1 膜生物污染第14-16页
        1.2.2 膜结构对膜污染的影响第16页
        1.2.3 缓解膜生物污染的措施第16-18页
    1.3 右旋氨基酸、糖苷水解酶概述第18-21页
        1.3.1 右旋氨基酸第18-20页
        1.3.2 糖苷水解酶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1-24页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1-22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22-23页
        1.4.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右旋酪氨酸缓解膜生物污染的应用研究第24-46页
    2.1 概述第24-25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2.2.1 主要实验材料、化学试剂与仪器第25-26页
        2.2.2 D-tyrosine-PDA/PES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第26-27页
        2.2.3 膜表征第27-29页
            2.2.3.1 膜表面化学结构表征第27-28页
            2.2.3.2 膜表面形貌表征第28页
            2.2.3.3 膜表面接触角测定第28-29页
            2.2.3.4 膜孔隙率及平均孔半径测定第29页
            2.2.3.5 膜的表面电势第29页
        2.2.4 膜的选择透过性测定第29-30页
            2.2.4.1 纯水通量第29-30页
            2.2.4.2 BSA截留率第30页
        2.2.5 膜的抗粘附性及抗生物污染性能测定第30-32页
            2.2.5.1 膜表面抗污染性能研究第30-31页
            2.2.5.2 膜表面抗细菌黏附性能测定第31-32页
            2.2.5.3 膜表面抗生物污染性能研究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4页
        2.3.1 膜的表面特性第32-38页
            2.3.1.1 膜表面化学结构第32-34页
            2.3.1.2 膜表面形貌及亲水性分析第34-37页
            2.3.1.3 膜孔隙率、平均孔半径及表面电势分析第37-38页
        2.3.2 膜的选择透过性能第38-39页
        2.3.3 膜的抗污染及清洗性能第39-41页
        2.3.4 右旋酪氨酸缓解膜生物污染第41-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糖苷水解酶缓解膜污染的应用及机理解析第46-59页
    3.1 概述第46-47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3.2.1 主要实验材料、化学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3.2.2 细菌培养及处理方法第48-49页
        3.2.3 细菌粘附实验第49页
        3.2.4 细菌Zeta电位的测定第49-50页
        3.2.5 细菌表面亲疏水性的测定第50页
        3.2.6 细菌胞外聚合物(EPS)提取及成分测定第50-51页
        3.2.7 过滤实验第51-52页
    3.3 结果与结论第52-57页
        3.3.1 PslG对细菌粘附的影响第52-54页
        3.3.2 PslG对EPS分泌及成分的影响第54-56页
        3.3.3 过滤实验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4.1 结论第59-60页
    4.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第73-7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电化学膜分离技术在污水资源回收和脱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生相混合氢氧化物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