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湿烟气除湿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冷凝法 | 第17-19页 |
1.2.2 吸收法 | 第19-21页 |
1.2.3 膜法 | 第21-22页 |
1.3 溶液除湿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1 除湿溶液技术的性能及比选 | 第22-25页 |
1.3.2 除湿器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 第25-27页 |
1.3.3 除湿过程热质交换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31页 |
第2章 基于溶液除湿的湿烟气除湿原理及热力过程分析 | 第31-43页 |
2.1 蒸汽压及气体分压的基本概念 | 第31-32页 |
2.2 基于溶液除湿的烟气除湿原理 | 第32-33页 |
2.3 气液物性分析 | 第33-43页 |
2.3.1 湿烟气的热力状态特点分析 | 第33-36页 |
2.3.2 烟气物性的计算 | 第36-38页 |
2.3.3 CaCl_2溶液物性计算 | 第38-43页 |
第3章 逆流降膜除湿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43-57页 |
3.1 降膜除湿过程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43-50页 |
3.1.1 降膜管除湿过程的二维简化 | 第43页 |
3.1.2 控制方程 | 第43-45页 |
3.1.3 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3.1.4 计算区域和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46-49页 |
3.1.5 求解方法 | 第49-50页 |
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3.2.1 除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 第50页 |
3.2.2 溶液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3 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4 传质面积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5 进口烟气温度的影响 | 第53页 |
3.2.6 溶液雷诺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7 沿程数据的变化分析 | 第54-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湿烟气降膜除湿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第57-67页 |
4.1 试验系统主要参数 | 第57页 |
4.2 降膜除湿试验系统组成 | 第57-61页 |
4.2.1 模拟烟气系统 | 第57-59页 |
4.2.2 降膜除湿器主体 | 第59页 |
4.2.3 溶液循环系统 | 第59-60页 |
4.2.4 溶液冷却系统 | 第60页 |
4.2.5 其它 | 第60-61页 |
4.3 试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61-63页 |
4.3.1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4.3.2 试验仪器 | 第61页 |
4.3.3 系统测点布置 | 第61-63页 |
4.4 降膜除湿系统试验操作过程 | 第63-65页 |
4.5 溶液试配 | 第65-67页 |
第5章 管式降膜除湿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7页 |
5.1 性能评价指标 | 第67页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5页 |
5.2.1 溶液温度及溶液浓度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2 传质面积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5.2.3 进口烟气温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5.2.4 溶液除湿与清水冷凝除湿效果对比 | 第71-72页 |
5.2.5 烟气侧雷诺数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72页 |
5.2.6 液侧雷诺数变化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5.2.7 试验数据分析 | 第74-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