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扩散、传质过程及原理论文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界面对流浓度分布定量可视化观测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气液传质理论第11-16页
        1.2.1 经典气液传质理论第11-13页
        1.2.2 现代气液传质理论第13-16页
    1.3 传质过程界面对流的实验研究进展第16-21页
        1.3.1 Rayleigh对流的实验研究第16-18页
        1.3.2 Marangoni对流的实验研究第18-20页
        1.3.3 界面对流的光学观测技术第20-21页
    1.4 第三组分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第21-22页
    1.5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应用第22-24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7页
    2.1 激光诱导激光技术原理第25-27页
    2.2 水吸收CO_2过程浓度测量原理第27-29页
        2.2.1 荧光剂的选择第27-28页
        2.2.2 水中CO_2浓度与pH的关系第28-29页
    2.3 实验试剂第29页
    2.4 实验装置第29-32页
        2.4.1 激光诱导荧光测量系统第30-31页
        2.4.2 气液传质系统第31-32页
        2.4.3 其他辅助设备第32页
    2.5 实验步骤及操作第32-34页
        2.5.1 实验准备第32-33页
        2.5.2 LIF图片物理尺寸的标定第33-34页
        2.5.3 水吸收CO_2实验步骤第34页
    2.6 温度引起的界面对流对实验干扰的排除第34-36页
    2.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气液点接触吸收过程的定性观察第37-48页
    3.1 点接触气液传质盒第37-38页
    3.2 水吸收CO_2过程中的界面对流现象第38-42页
    3.3 气相第三组分对水-CO_2吸收过程的影响第42-47页
        3.3.1 气相乙醇对对流结构的影响第42-45页
        3.3.2 气相正丙醇对对流结构的影响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气液面接触吸收过程的定量观测第48-69页
    4.1 面接触气液传质盒第48-49页
    4.2 LIF定量观测误差的消除第49-52页
        4.2.1 背景噪声的消除第50页
        4.2.2 激光沿程衰减的修正第50-52页
        4.2.3 激光能量波动的处理第52页
    4.3 标定——荧光强度与pH的关系第52-53页
    4.4 水-CO_2吸收过程中的界面对流第53-61页
        4.4.1 浓度分布第53-56页
        4.4.2 临界Ra数及对流开始时间的确定第56-58页
        4.4.3 总吸收量、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第58-60页
        4.4.4 传质增强因子第60-61页
    4.5 气相乙醇对水-CO_2吸收过程的影响第61-68页
        4.5.1 浓度分布第62-66页
        4.5.2 总吸收量、传质系数及增强因子第66-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研究结论第69-70页
    5.2 研究展望第70-71页
符号说明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藻酸铵辅助制备球形氧化铝载体及其在异丁烷脱氢中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用于含油海水净化的ZrxSi1-xO2/Al2O3自组装动态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