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青金石的历史 | 第10-11页 |
1.1.2 青金石的市场概况 | 第11页 |
1.2 青金石研究现状和背景 | 第11-12页 |
1.3 其他蓝颜色、蓝紫色宝石颜色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蓝宝石颜色评价 | 第12-13页 |
1.3.2 坦桑石的颜色评价 | 第13页 |
1.3.3 绿松石的颜色评价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1.5.1 青金石样品的购买 | 第15页 |
1.5.2 青金石宝石学性质基本测试 | 第15-16页 |
1.5.3 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 第16页 |
1.5.4 红外光谱测试 | 第16页 |
1.5.5 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计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 | 第16页 |
1.5.6 样品颜色的科学测量 | 第16-17页 |
1.6 论文研究计划 | 第17-18页 |
1.7 论文研究工作量 | 第18-19页 |
2 青金石的宝石学鉴定特征 | 第19-25页 |
2.1 样品外貌 | 第19-20页 |
2.2 常规检测 | 第20页 |
2.3 光学性质 | 第20页 |
2.4 力学性质 | 第20页 |
2.5 放大观察 | 第20-22页 |
2.6 相似品的比较 | 第22-25页 |
3 青金石蓝颜色的测量与结果 | 第25-34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5-26页 |
3.1.1 测试条件 | 第25-26页 |
3.1.2 标本的选取 | 第26页 |
3.2 测试结果 | 第26-30页 |
3.2.1 CIEXYZ | 第26-27页 |
3.2.2 CIE1976L*a*b* | 第27-30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4 青金石的谱学研究 | 第34-45页 |
4.1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4-39页 |
4.1.1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34-36页 |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4.2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第39-45页 |
4.2.1 实验条件 | 第40页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5 色貌理论的实践 | 第45-55页 |
5.1 色貌的提出 | 第45页 |
5.2 色适应 | 第45-46页 |
5.3 色貌属性 | 第46-47页 |
5.4 色貌模型 | 第47-55页 |
6 CIECAM02色貌模型对青金石蓝颜色的色貌预测 | 第55-70页 |
6.1 不同照度下青金石蓝颜色的色貌预测 | 第55-59页 |
6.1.1 实验原理 | 第55-57页 |
6.1.2 实验条件 | 第57页 |
6.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6.2 不同环境变化下青金石蓝颜色的色貌预测 | 第59-65页 |
6.2.1 实验原理 | 第59-60页 |
6.2.2 实验条件 | 第60-61页 |
6.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6.3 不同光源下青金石蓝颜色的色貌预测 | 第65-70页 |
6.3.1 实验原理 | 第65-66页 |
6.3.2 实验条件 | 第66-67页 |
6.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7 CIE1976L*a*b*与CIECAM02对青金石蓝色的预测比较 | 第70-77页 |
7.1 最简单的色貌模型CIE1976L*a*b* | 第70页 |
7.2 实验条件 | 第70-71页 |
7.3 明度预测结果比较 | 第71-72页 |
7.4 彩度预测结果对比 | 第72-73页 |
7.5 色调角预测结果比较 | 第73-74页 |
7.6 对CIE1976L*a*b*与CIECAM02预测结果的目视校验 | 第74-77页 |
7.6.1 孟赛尔表色系统 | 第74-75页 |
7.6.2 目视校验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8 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