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碳纳米管概述 | 第12-16页 |
·碳纳米管分类 | 第12-13页 |
·碳纳米管的主要性能 | 第13-14页 |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纳米二氧化钛管 | 第16-20页 |
·纳米TiO_2 管的主要特性 | 第16-18页 |
·纳米TiO_2 管的应用 | 第18-19页 |
·纳米TiO_2 管的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微囊藻毒素概述 | 第20-23页 |
·微囊藻毒素结构和理化特性 | 第20-22页 |
·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和毒性机理 | 第22-23页 |
·我国淡水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 | 第23页 |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23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电流型(安培型)免疫传感器介绍 | 第24-26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第26页 |
·研究前景及展望 | 第26-27页 |
·与传统酶联免疫法的比较 | 第27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碳纳米管及纳米TiO_2管材料 | 第29-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药品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设备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碳纳米管和合成TiO_2 纳米管的表征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TEM 表征 | 第30-31页 |
·XRD 表征 | 第31-32页 |
·BET 表征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碳纳米管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 | 第33-48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试剂 | 第33-34页 |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过氧化氢的测定 | 第34页 |
·对微囊藻毒素有电化学响应的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34-36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7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测定条件测实验 | 第36-39页 |
·酶修饰电极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 第39-40页 |
·对微囊藻毒素有电化学响应的酶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 第40页 |
·MC-LR 在MWCNTs-Nafion/GCE 上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第40-41页 |
·电化学动力学 | 第41-42页 |
·样品测定 | 第42页 |
·电极稳定性及重现性 | 第42-43页 |
·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纳米TiO_2管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 | 第48-57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试剂 | 第48页 |
·合成纳米TiO_2 管材料 | 第48-49页 |
·仪器设备 | 第49页 |
·对微囊藻毒素有电化学响应的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6页 |
·缓冲溶液的影响 | 第49-50页 |
·缓冲液pH 的影响 | 第50-51页 |
·修饰剂用量的影响 | 第51页 |
·电化学动力学 | 第51-52页 |
·微囊藻毒素在TiO_2-Nafion/GCE 上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第52-53页 |
·干扰实验 | 第53页 |
·电极稳定性及重现性 | 第53-54页 |
·样品测定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