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及符号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1.1 猪伪狂犬病的概述 | 第10-14页 |
1.1.1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1.1.2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11-12页 |
1.1.3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 第12页 |
1.1.4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 第12-13页 |
1.1.5 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特点 | 第13页 |
1.1.6 猪伪狂犬病的病理变化 | 第13-14页 |
1.2 猪伪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 第15-20页 |
1.3.1 病原学诊断 | 第15-17页 |
1.3.2 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 | 第17-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2012-2013年河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调查与净化结果分析 | 第2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1.1 材料 | 第24-27页 |
1.1.1 血清样本 | 第24-27页 |
1.1.2 检测试剂盒 | 第27页 |
1.1.3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1.2 方法 | 第27-29页 |
1.2.1 PRV gE抗体的检测 | 第27-28页 |
1.2.2 PRV gE抗体的检测结果的评估 | 第28-29页 |
2 结果 | 第29-45页 |
2.1 对43家猪场血清样本gE抗体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 第29-34页 |
2.2 非监测猪场母猪群的PRV野毒感染评估 | 第34-38页 |
2.3 重点监测的5个猪场母猪群和种公猪群PRV野毒感染率评估 | 第38-45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5-50页 |
3.1 重点监测的5个PRV gE猪场监测结果与伪狂犬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 第45-47页 |
3.2 非重点监测PRV gE猪场监测结果与伪狂犬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 第47-48页 |
3.3 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