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贿赂案件中欺骗性讯问的法律界限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7页
    1.3 研究现状第7-8页
    1.4 研究方法第8-10页
第二章 欺骗性讯问的理论界定第10-16页
    2.1 欺骗性讯问的认定第10-11页
        2.1.1 侦查讯问中的欺骗第10页
        2.1.2 欺骗性讯问的形式第10-11页
    2.2 欺骗性讯问的容许性及价值冲突第11-13页
        2.2.1 欺骗性讯问的容许性第11-12页
        2.2.2 欺骗性讯问的价值冲突第12页
        2.2.3 欺骗性讯问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2.3 我国的立法态度第13-16页
        2.3.1 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第13-14页
        2.3.2 对我国立法态度的评析第14-16页
第三章 贿赂案件侦查讯问在我国的适用第16-24页
    3.1 贿赂案件的侦查困境第16-17页
    3.2 贿赂案件侦查讯问中的欺骗第17-20页
        3.2.1 对抗关系的欺骗第17-18页
        3.2.2 围绕案件事实的欺骗第18-19页
        3.2.3 围绕案外环境的欺骗第19-20页
    3.3 贿赂案件侦查讯问中欺骗策略批判第20-24页
        3.3.1 欺骗策略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第20-21页
        3.3.2 过度的欺骗违反社会道德且危害人权第21-24页
第四章 贿赂案件侦查中欺骗性讯问的法律界限第24-28页
    4.1 确保供述真实性,排除非法证据第24-25页
        4.1.1 禁止操纵嫌疑人供述第24页
        4.1.2 禁止污染证据第24-25页
    4.2 保障供述的自愿性,兼顾人权保障第25-26页
        4.2.1 严禁指供、威胁为目的的欺骗第25页
        4.2.2 保障嫌疑人的意志自由第25-26页
    4.3 注重司法公信力,禁止侦查权滥用第26-28页
        4.3.1 不能超出社会公众对于伦理道德的期待第26页
        4.3.2 不能超出隐私权的界限,不得以泄露隐私等方式欺骗第26-27页
        4.3.3 不得损害国家机关、特殊行业的社会公信力第27页
        4.3.4 不能以涉及嫌疑人家人的健康权、自由权进行欺骗第27-28页
第五章 贿赂案件侦查中欺骗性讯问的规制构想第28-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中涉及商业秘密的法律问题研究--以杨晓陆等诉农业部政府信息公开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