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基于“3S”技术的洞庭湖越冬水禽栖息地变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3S”技术与景观格局变化第12-13页
        1.2.2 水禽栖息地第13-14页
        1.2.3 洞庭湖水禽及栖息地第14-15页
        1.2.4 鸟类栖息地评价第15-17页
    1.3 本研究技术线路和拟解决的技术问题第17-18页
        1.3.1 技术线路第17页
        1.3.2 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第17-18页
    1.4 创新点第18-19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9-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2页
        2.1.1 研究区位置第19-20页
        2.1.2 洞庭湖动植物第20-21页
        2.1.3 洞庭湖气候与水文第21-22页
    2.2 研究方法第22-31页
        2.2.1 洞庭湖越冬水禽调查第22-23页
        2.2.2 越冬水禽栖息地分类解译标志的建立第23-25页
        2.2.3 研究时间确定第25-26页
        2.2.4 遥感数据下载第26-27页
        2.2.5 越冬水禽栖息地遥感反演第27-28页
        2.2.6 越冬水禽适宜栖息地变化判定第28页
        2.2.7 洞庭湖越冬水禽栖息地景观指数计算第28-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53页
    3.1 东洞庭湖水禽栖息地变动第31-39页
        3.1.1 东洞庭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第31-32页
        3.1.2 东洞庭湖近二十年来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格局第32-35页
        3.1.3 东洞庭湖近二十年水禽适宜栖息地转移情况第35-36页
        3.1.4 东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栖息地的景观变化第36-37页
        3.1.5 东洞庭湖越冬水禽栖息地变动分析第37-39页
    3.2 南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栖息地变动第39-45页
        3.2.1 南洞庭湖近二十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第39页
        3.2.2 南洞庭湖近二十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第39-42页
        3.2.3 南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栖息地的景观变化第42-43页
        3.2.4 南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适宜栖息地转移第43-44页
        3.2.5 南洞庭湖越冬水禽变动分析第44-45页
    3.3 西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栖息地变动第45-53页
        3.3.1 西洞庭湖近二十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第45页
        3.3.2 西洞庭湖近二十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格局第45-48页
        3.3.3 西洞庭湖近二十年景观格局分析第48-49页
        3.3.4 西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适宜栖息地的转移情况第49-50页
        3.3.5 西洞庭湖近二十年越冬水禽栖息地变动分析第50-53页
4 讨论第53-59页
    4.1 洞庭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驱动因子第53-54页
    4.2 近二十年洞庭湖不同湖体越冬水禽栖息地变动第54-56页
    4.3 越冬水禽栖息地与水禽保护第56-59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9-63页
    5.1 研究结论第59页
    5.2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59-63页
        5.2.1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59-60页
        5.2.2 建议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花生田土壤质量和花生养分吸收的影响
下一篇:洞庭湖越冬小天鹅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