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葡萄霜霉病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2.1 葡萄霜霉病的起源和分布 | 第12页 |
2.2 葡萄霜霉病的危害与症状 | 第12-13页 |
2.3 葡萄霜霉病的病源 | 第13-14页 |
2.4 葡萄霜霉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14-15页 |
2.5 葡萄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 第15-18页 |
2.6 葡萄叶片抗病机理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3 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抗病性研究 | 第22-32页 |
1 鲜食葡萄品种葡萄霜霉病室内叶盘离体接种试验研究 | 第22-26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25页 |
1.3 小结与讨论 | 第25-26页 |
2 刺葡萄杂交类型霜霉病抗病性初步鉴定 | 第26-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3 六个鲜食葡萄品种霜霉病田间接种试验研究 | 第28-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葡萄叶片气孔结构与霜霉病抗性关系研究 | 第3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2页 |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2.1 不同葡萄品种叶片气孔观察 | 第33页 |
2.2 不同葡萄品种气孔结构与品种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 | 第33页 |
2.3 葡萄健康叶与感病叶之间下表皮叶片气孔结构比较 | 第33-3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葡萄相关生理特性对霜霉病的影响 | 第35-41页 |
1 葡萄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霜霉病抗性关系 | 第35-37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1.3 小结与讨论 | 第37页 |
2 叶片中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37-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41-44页 |
1 结论 | 第41-42页 |
2 创新点 | 第42页 |
3 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符号缩写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第48-49页 |
附图Ⅰ 葡萄叶片感染霜霉病菌症状 | 第49-50页 |
附图Ⅱ 部分葡萄品种室内离体叶盘接种结果图 | 第50-51页 |
附图Ⅲ 不同葡萄品种田间接种结果图 | 第51-52页 |
附图Ⅳ 不同葡萄品种叶背气孔分布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