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视域下的王小波小说创作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章 回溯自我——文本、主题、叙事的交织 | 第16-44页 |
第一节 积累期的模仿与思考 | 第17-21页 |
第二节 萌芽期的叛逆与改造 | 第21-26页 |
第三节 发展期的突围与游移 | 第26-44页 |
第二章 超文本视域下的叙事实验 | 第44-106页 |
第一节 窗口切换的叙述模式 | 第44-62页 |
一、积累期文本的窗口切换模式 | 第51-53页 |
二、萌芽期文本的窗口切换模式 | 第53-55页 |
三、发展期文本的窗口切换模式 | 第55-62页 |
第二节 隐性链接的插入设置 | 第62-83页 |
一、萌芽期文本的隐形链接 | 第62-66页 |
二、发展期文本的隐性链接 | 第66-83页 |
第三节 小径交叉的迷宫 | 第83-106页 |
一、萌芽期的文本迷宫 | 第90-94页 |
二、发展期的文本迷宫 | 第94-106页 |
第三章 超文本视域下的开放型叙事情节 | 第106-126页 |
第一节 叙事情节的幽闭型与开放型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开放型叙事情节的基石——非线性叙事 | 第108-118页 |
第三节 开放型叙事情节的背景——互文性语境 | 第118-126页 |
第四章 超文本视域下小说实验的意义与局限 | 第126-136页 |
第一节 解放传统叙事主体 | 第126-128页 |
第二节 阻断读者阅读期待 | 第128-131页 |
第三节 表意的人物形象 | 第131-133页 |
第四节 无中心的中心趋向 | 第133-13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个人简历 | 第146-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