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斜拉桥的发展 | 第10页 |
| 1.2 单索面斜拉桥的问世及发展 | 第10-12页 |
| 1.3 箱梁扭转受力研究 | 第12-15页 |
| 1.4 超宽幅钢箱梁局部受力分析 | 第15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清远北江四桥及其关键问题 | 第17-26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技术标准 | 第17-18页 |
| 2.3 设计要点 | 第18-23页 |
| 2.3.1 上部结构布置 | 第18页 |
| 2.3.2 下部结构主墩布置 | 第18页 |
| 2.3.3 主塔设计 | 第18-19页 |
| 2.3.4 0 | 第19页 |
| 2.3.5 钢箱梁设计 | 第19页 |
| 2.3.6 斜拉索设计 | 第19-23页 |
| 2.4 结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3-25页 |
| 2.4.1 宽幅钢箱梁抗扭性能 | 第24页 |
| 2.4.2 0 | 第24页 |
| 2.4.3 新型超宽幅钢-UHPC轻型组合梁受力性能 | 第24-25页 |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超宽幅钢箱梁受力分析 | 第26-67页 |
| 3.1 概述 | 第26页 |
| 3.2 钢箱梁的扭转分析 | 第26-33页 |
| 3.2.1 钢箱梁的自由扭转 | 第27-28页 |
| 3.2.2 钢箱梁的约束扭转 | 第28-33页 |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 3.4 有限元模型加载 | 第36-40页 |
| 3.4.1 设计荷载的选取 | 第36页 |
| 3.4.2 横风荷载的确定 | 第36-40页 |
| 3.5 有限元模型的工况设置 | 第40-42页 |
| 3.6 成桥阶段有限元模型结果分析 | 第42-57页 |
| 3.6.1 三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42-50页 |
| 3.6.2 两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50-56页 |
| 3.6.3 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56-57页 |
| 3.7 最大单悬臂阶段工况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 3.7.1 主梁的竖向位移 | 第58页 |
| 3.7.2 主梁的正应力 | 第58-60页 |
| 3.8 最不利截面约束扭转剪应力 | 第60-63页 |
| 3.9 箱梁截面剪力滞效应 | 第63-65页 |
| 3.10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4章 清远北江四桥支座受力分析 | 第67-73页 |
| 4.1 概述 | 第67-68页 |
| 4.2 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 4.3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新型超宽幅钢-UHPC轻型组合梁受力分析 | 第73-83页 |
| 5.1 概述 | 第73页 |
| 5.2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73-74页 |
| 5.2.1 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 5.2.2 边界条件 | 第74页 |
| 5.3 计算荷载 | 第74-79页 |
| 5.3.1 计算荷载说明 | 第74-76页 |
| 5.3.2 荷载工况 | 第76-79页 |
| 5.4 计算结果 | 第79-82页 |
| 5.4.1 主要板件应力 | 第79-80页 |
| 5.4.2 工况LC2-2应力云图 | 第80-82页 |
| 5.5 钢箱梁局部受力分析结论 | 第82-8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