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频繁子树挖掘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2-21页 |
2.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2.2 频繁模式挖掘 | 第13-16页 |
2.2.1 基本概念和背景 | 第13页 |
2.2.2 Apriori算法 | 第13-15页 |
2.2.3 FP-Growth算法 | 第15-16页 |
2.3 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第16-20页 |
2.3.1 树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3.2 树的分类 | 第17页 |
2.3.3 树的同构与异构 | 第17-18页 |
2.3.4 频繁子树的分类 | 第18-19页 |
2.3.5 最大频繁子树和闭合频繁子树 | 第19-20页 |
2.4 频繁子树的应用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树形数据的表示方法 | 第21-32页 |
3.1 树形结构的表示方法 | 第21-22页 |
3.2 树形结构的序列表示方法 | 第22-24页 |
3.3 树形结构的压缩 | 第24-30页 |
3.4 实验分析 | 第30页 |
3.5 树结构压缩的意义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闭合频繁子树挖掘算法 | 第32-42页 |
4.1 频繁子树挖掘算法的分类 | 第32页 |
4.2 闭合频繁子树挖掘算法--PCTM算法 | 第32-41页 |
4.2.1 剪枝与压缩 | 第33-36页 |
4.2.2 频繁子结构挖掘 | 第36-37页 |
4.2.3 闭合化 | 第37页 |
4.2.4 PCTM算法详情 | 第37-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 第42-48页 |
5.1 实验环境及数据集介绍 | 第42页 |
5.2 实验及分析 | 第42-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