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引言 | 第13页 |
·紫外光固化技术概况 | 第13-14页 |
·紫外光固化体系组成及机理 | 第14页 |
·光引发剂 | 第14-22页 |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 | 第14-18页 |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 | 第18-22页 |
·光引发剂的改进 | 第22-25页 |
·水溶性光引发剂 | 第22-23页 |
·可见光引发剂 | 第23页 |
·大分子光引发剂 | 第23-24页 |
·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型光引发剂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5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苯并杂环类自由基光引发剂的合成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主要药品及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操作 | 第29-33页 |
·正十二硫醇与2-溴苯乙酮的反应 | 第29页 |
·二苯并杂环类物质的傅-克酰基化反应 | 第29-30页 |
·对甲基苯甲酰氯、肉桂酰氯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 第30-33页 |
·目标产物的紫外光固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产物3、5、7、8的光固化涂膜性能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含杂原子的环状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合成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操作 | 第39-44页 |
·二芳基碘三氟甲磺酸盐的合成 | 第39-40页 |
·二苯并噻吩盐的合成 | 第40-42页 |
·1-甲基-2-苯基-3-苯基硫醚吲哚的合成 | 第42页 |
·1-甲基-2-苯基-3-苯基硫醚吲哚盐的合成 | 第42-43页 |
·目标产物硫鎓盐的光固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4-47页 |
·产物12、14光固化性能 | 第47-49页 |
·产物14的紫外物理性质 | 第49页 |
·产物14光固化可能的机理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以双硫醚为底物的阳离子光引发剂合成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操作 | 第52-55页 |
·1,4-二[S-苯基-S-(2-苯并恶唑)]苯的合成 | 第52页 |
·1,4-二[S-苯基-S-(2-苯并恶唑)]苯基硫盐的合成 | 第52-54页 |
·目标产物硫鎓盐的光固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产物16光固化性能 | 第56页 |
·产物16的紫外光物理性质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Ⅰ 部分化合物谱图 | 第69-83页 |
附录Ⅱ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7-89页 |
承诺书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