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劳动效用系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两种度量价值的方式 | 第12-15页 |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度量方式 | 第12-14页 |
二、效用论的价值度量方式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的价值度量方式的新诠释 | 第15-19页 |
一、两种度量方式之间的转换与劳动效用系数 | 第15-17页 |
二、劳动效用系数的启示及其证伪性问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作为充要条件的证伪主义视角下的劳动效用系数的可证伪性 | 第19-28页 |
第一节 作为充要条件的证伪主义 | 第19-23页 |
一、作为充要条件的证伪主义 | 第19-22页 |
二、作为充要条件的证伪主义的诘难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劳动效用系数在作为充要条件的证伪主义下的失败和反思 | 第23-28页 |
一、劳动效用系数经验上度量的失败 | 第23-24页 |
二、劳动效用系数经验上度量失败的反思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劳伦斯批判理性主义视角下的劳动效用系数的可证伪性 | 第28-47页 |
第一节 劳伦斯的批判理性主义 | 第28-38页 |
一、劳氏批判理性主义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是一种批判的态度 | 第28-30页 |
二、劳氏批判理性主义的经济学方法论——从证伪主义走向情境分析 | 第30-38页 |
第二节 劳动效用系数在劳伦斯批判理性主义视角下的合理存在 | 第38-47页 |
一、情境分析下的劳动效用系数 | 第38-42页 |
二、劳动效用系数情境化的一般意义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特殊意义 | 第42-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