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研究--以温州基督教会柳市堂“敬老之家”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1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三、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二章 柳市堂“敬老之家”养老服务的由来与发展第21-27页
 一、柳市堂“敬老之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21-23页
 二、柳市堂“敬老之家”的产生与发展第23-27页
  (一)柳市堂“敬老之家”的由来第23页
  (二)柳市堂“敬老之家”的工作人员第23-25页
  (三)柳市堂“敬老之家”的养老对象第25-26页
  (四)柳市堂“敬老之家”的运行方式第26-27页
第三章 宗教机构养老:一种独特的农村养老服务方式第27-34页
 一、机构养老为主、互助养老为辅的混合型养老服务第27-28页
 二、非营利性的公益慈善型民间养老服务第28-29页
 三、精神关怀为特色的综合性服务第29-30页
 四、具有资格限制的选择性养老服务第30-32页
 五、没有地域限制的开放性养老服务第32-34页
第四章 农村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第34-39页
 一、社会的养老服务需求第34页
 二、宗教的慈爱精神和慈善传统第34-35页
 三、国家的社会政策第35-36页
 四、养老服务的资源供给第36-37页
 五、服务对象的主观意愿第37-39页
第五章 农村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社会价值第39-43页
 一、满足特定人群的养老需求第39-40页
 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第40页
 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40-41页
 四、体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原则第41-43页
第六章 农村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第43-48页
 一、农村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第43-45页
  (一)养老服务的非规范性第43-44页
  (二)养老服务的非专业化第44页
  (三)养老服务的宗教化第44-45页
 二、规范和完善农村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对策第45-48页
  (一)加强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建设第45-46页
  (二)提升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第46-47页
  (三)淡化宗教机构养老服务的宗教色彩第47-48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48-53页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8-49页
 二、研究引发的思考第49-51页
  (一)宗教机构养老研究应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49-50页
  (二)宗教机构养老研究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思想为指导第50-51页
  (三)宗教机构养老是宗教适应和服务社会主义的特殊表现第51页
 三、不足和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 1:宗教机构养老访谈提纲(工作人员)第58-59页
附录 2:宗教机构养老访谈提纲(老人)第59-60页
附录 3:柳市基督教堂敬老之家住宿人员登记表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城市工作探析
下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共同发展理念及其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