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

评析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3页
 (一)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文献综述第9-11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框架及研究方法第11-13页
  1 本文框架第11-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冷战后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背景第13-16页
 (一) 冷战后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国际背景第13-14页
  1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13页
  2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第13页
  3 冷战后,美俄全球战略调整为印度“东向政策”实施提供了契机第13-14页
 (二) 冷战后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国内背景第14-16页
  1 国内政治环境恶化第14-15页
  2 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第15-16页
二 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的内容第16-23页
 (一) 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的提出及界定第16-18页
  1 印度“东向政策”的概念界定第16页
  2 印度“东向政策”的基本内容第16-18页
 (二) 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的发展第18-20页
  1 改善政治关系为前提第18-19页
  2 发展经贸合作为重点第19页
  3 军事安全交流为辅助第19-20页
 (三) 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的调整第20-23页
  1 政治交往升级第20-21页
  2 经贸合作深化第21页
  3 军事合作密切第21-23页
三 冷战后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原因第23-29页
 (一) 印度“东向政策”是其大国战略意图的贯彻第23-24页
  1 印度历届政府极力推崇大国战略第23-24页
  2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印度实施大国战略的突破口第24页
 (二) 经济因素是“东向政策”得以实施的首要动因第24-25页
  1 追求经济利益是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的内在驱动力第24-25页
  2 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是双方得以实现合作发展的直接着眼点第25页
 (三) 地缘政治因素是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主要考量第25-26页
  1 印度北上受阻、西进受挫第26页
  2 东盟地缘位置优越第26页
 (四) 历史文化联系是印度“东向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第26-27页
 (五) 中国因素是“东向政策”得以实施的助推力第27-29页
  1 印度希望平衡中国在东盟的影响第27-28页
  2 东盟利用印度平衡中国的影响力第28-29页
四 冷战后印度实施的“东向政策”的效能分析第29-46页
 (一) 印度“东向政策”取得的成效第29-31页
  1 政治合作机制化第29页
  2 经贸合作制度化第29-30页
  3 安全合作全面化第30-31页
 (二) 影响印度“东向政策”发展的主要因素第31-37页
  1 国际环境因素第31页
  2 印度自身因素第31-34页
  3 东盟因素第34-35页
  4 美国因素第35-36页
  5 中国因素第36-37页
 (四) 印度“东向政策”产生的影响第37-41页
  1 对印度的影响第37-38页
  2 对东盟的影响第38-39页
  3 对美国的影响第39页
  4 对中国的影响第39-41页
 (五) 中国的应对之策第41-46页
  1 坚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和和平外交的主题第42页
  2 以东盟为桥梁,加强中印间的合作第42-44页
  3 继续深化同东盟的关系第44页
  4 实现海军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争取地区安全的主动权第44-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注释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美俄对乌克兰的争夺
下一篇:新世纪中巴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