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缓存的协同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网络架构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需求分析 | 第19-21页 |
·内容中心网络研究 | 第21-22页 |
·一体化标识网络研究 | 第22页 |
·基于网络缓存的传输策略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网络缓存研究 | 第23-25页 |
·基于网络缓存的传输策略研究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第26-28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2 基于网络缓存的传输模型 | 第30-46页 |
·引言 | 第30-33页 |
·传统端到端以及基于网络缓存的传输模型 | 第33-36页 |
·传统网络端到端模型 | 第33-34页 |
·基于命名内容网络缓存的传输模型 | 第34-35页 |
·基于连接标识映射网络缓存的传输模型 | 第35-36页 |
·传输性能分析 | 第36-44页 |
·基于网络微积分的TCP和UDP混合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传输性能仿真场景及参数 | 第39-41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基于分层感知的最小缓存集合协同传输策略 | 第46-70页 |
·引言 | 第46-48页 |
·研究背景 | 第46-47页 |
·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内容缓存路由器工作机理及特征描述 | 第48-52页 |
·内容缓存路由器机理 | 第48-49页 |
·网络缓存路由器特征值 | 第49-51页 |
·内容访问模型及特征 | 第51-52页 |
·分层感知算法分析 | 第52-54页 |
·最小缓存集合机制 | 第54-59页 |
·基于命名内容的最小缓存集合 | 第55-57页 |
·最小缓存集合的网络部署 | 第57-58页 |
·基于分层感知的最小缓存集合机制 | 第58-59页 |
·仿真分析 | 第59-68页 |
·分层感知算法仿真场景 | 第59-60页 |
·分层感知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60-65页 |
·最小缓存集合机制仿真及分析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基于命名内容热点攻击预测的协同传输控制策略 | 第70-88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71-73页 |
·基于PIT的热点预测算法 | 第73-76页 |
·基于PIT的热点预测架构 | 第74-75页 |
·基于PIT的热点预测算法分析 | 第75-76页 |
·首跳拥塞控制机制 | 第76-78页 |
·仿真分析 | 第78-85页 |
·热点预测算法仿真和性能分析 | 第78-82页 |
·首跳拥塞控制机制仿真和性能分析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5 基于连接标识映射缓存的协同传输策略 | 第88-106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相关工作 | 第89-91页 |
·一体化网络连接标识方案设计 | 第91-96页 |
·连接标识及其映射原理 | 第91-93页 |
·基于连接标识的通信方案 | 第93-96页 |
·基于连接标识映射的协同传输策略 | 第96-98页 |
·连接标识映射条目 | 第96-97页 |
·连接标识传输机制 | 第97-98页 |
·基于连接标识映射的协同传输策略的仿真及性能评估 | 第98-105页 |
·连接标识可性能仿真分析 | 第98-101页 |
·传输策略的仿真及性能评估 | 第101-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工作总结 | 第106-108页 |
·研究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