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中欧太空合作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绪论 | 第6-14页 |
(一)提出问题 | 第6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6-7页 |
(三)研究方法与难点 | 第7-8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国内部分 | 第8-11页 |
2、国外部分 | 第11-14页 |
二、国际公共产品理论 | 第14-18页 |
(一)公共产品基本性质 | 第14-15页 |
(二)国际公共产品 | 第15-17页 |
(三)国际公共产品理论与国际合作 | 第17-18页 |
三、中欧的太空合作 | 第18-25页 |
(一)中欧太空合作历程 | 第18-21页 |
1、从中国的角度观察 | 第18-20页 |
2、从欧洲航天局的角度观察 | 第20-21页 |
(二)中欧太空合作特点 | 第21-25页 |
1、合作领域单一 | 第21-22页 |
2、合作深度不高 | 第22页 |
3、合作进程缓慢 | 第22-25页 |
四、国际公共产品视角理论下的合与作分析 | 第25-32页 |
(一) 合作客体 | 第25-27页 |
1、公共不完全与门槛机制 | 第25-26页 |
2、案例分析:中国被拒加入国际空间站 | 第26-27页 |
(二) 合作主体 | 第27-31页 |
1、非排他性和成本分担机制 | 第27-28页 |
2、同质性与异质性分析 | 第28-31页 |
(三)国际格局对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五、增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 | 第32-37页 |
(一)增强互动——谈判与交流 | 第33-34页 |
(二)信任机制建设 | 第34-35页 |
(三)成立国际组织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