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法律保护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法律保护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法律保护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亮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公民信息权的法律界定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信息权的介绍 | 第14-20页 |
一、信息、公民信息权的基本含义 | 第14-15页 |
二、公民信息的价值 | 第15-16页 |
三、公民信息权所要保护的法理基础 | 第16-18页 |
四、公民信息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公民信息权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0-23页 |
一、公民信息权和肖像权的比较 | 第20页 |
二、公民信息权和姓名权的比较 | 第20-21页 |
三、公民信息权和隐私权的比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公民信息权被侵害的现实及法律保护现状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公民信息权被侵害的现实 | 第23-26页 |
一、电商行业对公民信息权的侵害 | 第23-24页 |
二、快递行业中公民信息权的侵害 | 第24-25页 |
三、网民对公民信息权的侵害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公民信息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26-29页 |
一、宪法保护的现状 | 第26页 |
二、民法保护的现状 | 第26-27页 |
三、刑法保护的现状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公民信息权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第一节 法制体系不健全和政府监管缺失 | 第29-30页 |
一、法制体系不够健全 | 第29页 |
二、政府监管的缺失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企业保护公民信息的力度不够 | 第30-32页 |
一、企业对于公民信息的保护投入不足 | 第30页 |
二、企业间缺乏行业自律 | 第30-31页 |
三、企业缺乏基本的责任感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公众对于信息安全缺乏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 第32-35页 |
一、民众没有形成信息保护的自觉意识 | 第32-33页 |
二、公众面临个人信息侵权后取证难、维权难的现状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完善措施 | 第35-43页 |
第一节 完善法制体系和政府监管 | 第35-38页 |
一、完善我国公民信息的法律保护 | 第35-37页 |
二、完善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完善企业保护公民信息权的措施 | 第38-40页 |
一、企业应加强在个人信息保障方面的投入 | 第38-39页 |
二、建立企业间的自律组织 | 第39-40页 |
三、加强对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 第40页 |
第三节 完善公民信息权的保护意识 | 第40-43页 |
一、加强公民自我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 第40-41页 |
二、努力改变维权难、取证难的现状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