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人形象与剧作家文化心态 | 第13-39页 |
一、“儒人今世不如人,只合齑盐岁月自甘贫”——悲愤心态 | 第13-22页 |
(一) 生活窘困潦倒的苦闷 | 第13-16页 |
(二) 社会地位沦落的愤慨 | 第16-18页 |
(三) 人生理想破灭的孤愤 | 第18-22页 |
二、“彷徨忧国志,慷慨济时才”——彷徨心态 | 第22-26页 |
(一) 仕与隐之间的徘徊 | 第22-24页 |
(二) 儒家政治道德坚守与舍弃的迷茫 | 第24-26页 |
三、“谁待理他闲是非,紧把红尘避”——退避心态 | 第26-35页 |
(一)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放浪红尘之内 | 第27-30页 |
(二) “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潜避林壑之间 | 第30-32页 |
(三) “学会神仙,老向林泉,今日是归年”——退避神仙之境 | 第32-35页 |
注释 | 第35-39页 |
第二章 文人形象与剧作家婚恋理想 | 第39-64页 |
一、中国传统婚姻观解读 | 第39-44页 |
二、元杂剧中文人婚恋生活及婚恋理想 | 第44-61页 |
(一) 肯定情欲——人性解放的赞歌 | 第45-48页 |
(二) 感情真挚——婚恋的根本基础 | 第48-50页 |
(三) 才色兼美——择偶的审美标准 | 第50-53页 |
(四) 自主选择——婚恋的美好理想 | 第53-57页 |
(五) 彼此忠诚——婚恋的道德标准 | 第57-61页 |
注释 | 第61-64页 |
第三章 文人形象与剧作家社会理想 | 第64-97页 |
一、“声名德化九重闻,良夜家家不闭门”——德治仁政 | 第64-73页 |
(一) 失范的社会伦理 | 第64-67页 |
(二) 道德重构的理想 | 第67-70页 |
(三) 清官仁政的渴望 | 第70-73页 |
二、“掌条法正天心顺,治国官清民自安”——“法治”理想 | 第73-82页 |
(一) 法治混乱的艺术再现 | 第73-76页 |
(二) 法正官清的社会理想 | 第76-82页 |
三、“柔软莫过溪涧水,不平地上也高声”——反抗自救 | 第82-88页 |
(一) 寄望侠义英雄 | 第82-86页 |
(二) 弘扬抗争精神 | 第86-88页 |
四、“人间无路水茫茫,玉洞桃花空自香”——“桃源”情结 | 第88-94页 |
(一) 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向往 | 第88-90页 |
(二) 刘晨、阮肇“桃源”仙境的追寻 | 第90-94页 |
注释 | 第94-97页 |
后记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