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立题依据与意义 | 第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页 |
| ·类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 ·类病斑突变的变异来源 | 第9-10页 |
| ·类病斑突变体与抗病性 | 第10页 |
| ·发生机制 | 第10-13页 |
| ·类病斑突变体的遗传以及突变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3页 |
| ·小麦类病斑突变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小麦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 ·分子标记类型及小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4-17页 |
| ·小麦基因定位的限制性 | 第17页 |
| ·小麦基因定位策略 | 第17-22页 |
| 第二章 类病斑突变体LF2010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 第22-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7页 |
| ·遗传分析 | 第22页 |
| ·基因定位 | 第22-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遗传分析 | 第27页 |
| ·基因定位 | 第27-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33-35页 |
| ·lm3为一个全新的类病斑突变基因 | 第33页 |
| ·突变基因lm3定位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小麦 90K芯片结合BSA定位基因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 附表 1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