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设计论文

强震区隧道工程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引言第10页
   ·隧道稳定性地震响应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断层同震位移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地震波入射角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概况第11-12页
     ·地震前后地应力的变化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概况第12-13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断层同震位移与隧道破裂特征的关系研究第13页
       ·地震波入射角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第13页
       ·地应力的变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第13页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3-16页
第二章 隧道震害研究第16-32页
   ·隧道结构震害简述第16-18页
   ·汶川地震隧道震害情况介绍第18-19页
   ·基于汶川地震的隧道震害模式分析第19-27页
     ·隧道洞身的开裂第20-24页
       ·衬砌的剪切错动第20-21页
       ·衬砌纵向开裂第21-22页
       ·衬砌环向开裂第22页
       ·衬砌斜向开裂第22-23页
       ·底板隆起第23-24页
     ·隧道洞口及洞门边坡震害情况第24-27页
       ·落石造成洞口损坏第25页
       ·滑坡造成洞口破坏第25-26页
       ·洞门边坡及端墙开裂第26-27页
   ·隧道震害情况影响因素分析第27-30页
     ·地震震级、烈度及震中距的影响第27-28页
     ·地震波入射方向的影响第28页
     ·隧道埋深的影响第28页
     ·地层岩性及地质条件的影响第28-29页
     ·地应力的影响第29-30页
   ·(?)破坏机理探讨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震区同震位移统计经验关系及其对隧道抗震设计的意义第32-40页
   ·引言第32页
   ·国内外关于同震位移统计经验关系的研究第32-36页
   ·汶川地震的震害情况第36-38页
     ·汶川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参数第36页
     ·汶川地震中隧道的震害情况第36-38页
   ·基于工程震害的隧道抗震设计思考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隧道动力响应特征分析第40-50页
   ·引言第40页
   ·有限元方法和ANSYS软件简介第40-41页
     ·有限元方法第40-41页
     ·ANSYS软件简介第41页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第41-44页
     ·地震波的选取第41-43页
       ·峰值第42页
       ·频谱特性第42-43页
       ·持时第43页
     ·地震波的分类第43-44页
     ·地震波的输入第44页
   ·模型建立及模拟方案第44-46页
     ·基本假设第44页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第44-45页
     ·模拟方案及监测点第45-46页
   ·模拟结果及讨论第46-48页
     ·垂直于隧道轴线平面内的地震入射方向变化的影响第46-47页
     ·在平行于隧道轴线平面内地震波入射方向变化的影响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地震前后地应力变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第50-62页
   ·引言第50-51页
   ·昆仑山地震前后地应力大小的变化第51页
   ·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大小的变化第51-52页
   ·阪神地震前后地应力大小的变化第52-53页
   ·汶川地震前后的地应力大小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模拟第53-61页
     ·3D-sigma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第54页
     ·基本假设第54-55页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第55页
     ·隧道三维应力场特征分析第55-60页
     ·模拟结果及讨论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讨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个人简历及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乌海盆地内黄河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