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18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图像压缩算法简介与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6-18页 |
| ·本文的重要内容 | 第16-17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 2 CCSDS图像压缩算法分析 | 第18-4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18-24页 |
| ·浮点DWT | 第19-20页 |
| ·定点DWT | 第20-21页 |
| ·2 维DWT | 第21-22页 |
| ·多级DWT变换 | 第22-23页 |
| ·子带权重系数 | 第23-24页 |
| ·比特平面编码 | 第24-40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分段压缩 | 第24-26页 |
| ·编码段格式 | 第26-27页 |
| ·DC系数编码 | 第27-32页 |
| ·AC系数宽度编码 | 第32页 |
| ·AC系数位平面编码 | 第32-38页 |
| ·并行化AC系数位平面编码 | 第38-40页 |
| 3 CCSDS图像压缩算法的软件设计 | 第40-50页 |
| ·概述 | 第40-41页 |
| ·BitCodec | 第41页 |
| ·optimalMapping | 第41页 |
| ·mapSymbolToStream | 第41页 |
| ·streamToMappedSymbol | 第41页 |
| ·BitQueue | 第41-42页 |
| ·push | 第42页 |
| ·pop | 第42页 |
| ·TruncateToLength | 第42页 |
| ·FillToLength | 第42页 |
| ·Block | 第42-43页 |
| ·ShiftBlock和UnShiftBlock | 第42页 |
| ·Limit Block | 第42-43页 |
| ·BufferToBlocks和BlocksToBuffer | 第43页 |
| ·Codec | 第43页 |
| ·EncoderState | 第43-44页 |
| ·EncoderState | 第43-44页 |
| ·type操作 | 第44页 |
| ·sign操作 | 第44页 |
| ·tran操作 | 第44页 |
| ·DecoderState | 第44-45页 |
| ·next | 第44-45页 |
| ·Decoder | 第45页 |
| ·Decode SingleImageToBlocks | 第45页 |
| ·DecoderAC | 第45-46页 |
| ·Decode AC | 第45页 |
| ·decodeS0 与decodeS1 | 第45-46页 |
| ·decodeS2 | 第46页 |
| ·decodeS3 | 第46页 |
| ·decodeS4 | 第46页 |
| ·DWT | 第46页 |
| ·Encoder | 第46-47页 |
| ·EncodeBlocks | 第47页 |
| ·EncodeSegment | 第47页 |
| ·EncoderAC | 第47-49页 |
| ·EncodeAC | 第47页 |
| ·encodeS0 和encodeS1 | 第47页 |
| ·encodeS2 | 第47-48页 |
| ·encodeS3 | 第48页 |
| ·encodeS4 | 第48页 |
| ·blockToLinear | 第48-49页 |
| ·Symbols | 第49-50页 |
| 4 算法实现与结果分析 | 第50-60页 |
| ·实验平台 | 第50页 |
| ·性能评价标准 | 第50-51页 |
| ·压缩选项与性能 | 第51-52页 |
| ·测试数据 | 第52-55页 |
| ·测试结果与参数对比 | 第55-60页 |
| ·小波变换基 | 第55-57页 |
| ·段内块数S | 第57-58页 |
| ·DC和ACWidth系数的编码选项k算法 | 第5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总结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