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 第9页 |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9-10页 |
·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0-11页 |
·生物脱氮新技术 | 第11-12页 |
·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在污水深度脱氮中的研究 | 第12-18页 |
·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在工程应用中的特点 | 第13-14页 |
·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在污水深度脱氮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深度脱氮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用水 | 第19页 |
·试验装置 | 第19-20页 |
·曝气生物滤池 | 第19页 |
·硫自养反硝化柱滤池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考察温度对于BAF 和SCAD 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0页 |
·考察不同的碱度和溶解氧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池的反硝化效果 | 第20页 |
·考察BAF 和SCAD 在不同的空床接触时间下的处理效果 | 第20-21页 |
·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21-22页 |
·污水主要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试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第3章 BAF 和SCAD 的启动和温度对其处理效果影响 | 第22-36页 |
·引言 | 第22页 |
·BAF 和SCAD 的启动及BAF 的反冲洗控制 | 第22-25页 |
·BAF 的启动 | 第22-23页 |
·BAF 的反冲洗 | 第23页 |
·硫自养反硝化滤池的启动 | 第23-24页 |
·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对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 | 第24-25页 |
·温度对于曝气生物滤池和硫自养反硝化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5-35页 |
·BAF-SCAD 进出水COD 和氨氮的变化 | 第25-26页 |
·BAF-SCAD 进出水浊度和UV254 的变化 | 第26-28页 |
·BAF-SCAD 进出水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变化 | 第28-30页 |
·BAF-SCAD 进出水碱度和无机碳的变化 | 第30-31页 |
·BAF-SCAD 进出水TP 的变化 | 第31-32页 |
·BAF-SCAD 进出水DO 和硫酸根离子的变化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不同碱度和溶解氧条件下SCAD 的处理效果 | 第36-43页 |
·引言 | 第36页 |
·不同碱度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滤池的脱氮效果 | 第36-40页 |
·BAF-SCAD 进出水碱度和pH 的变化 | 第37-38页 |
·SCAD 进出水无机碳的变化 | 第38-39页 |
·SCAD 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沿程变化 | 第39-40页 |
·溶解氧对于脱氮硫杆菌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 第40-42页 |
·SCAD 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沿程变化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空床接触时间对BAF 和SCAD 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50页 |
·引言 | 第43页 |
·BAF 和SCAD 在不同空床接触时间下的处理效果 | 第43-49页 |
·BAF-SCAD 对COD 和氨氮的处理效果 | 第44-45页 |
·BAF-SCAD 进出水pH 和碱度的变化 | 第45-46页 |
·BAF-SCAD 进出水浊度的变化 | 第46页 |
·SCAD 进出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46-47页 |
·SCAD 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沿程变化 | 第47-48页 |
·硫酸根离子浓度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