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散文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诗性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关键词解析 | 第10-17页 |
一、散文 | 第10-11页 |
二、诗性 | 第11-14页 |
三、生态伦理 | 第14-17页 |
第二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第一章 爱默生生态伦理思想之发端 | 第22-34页 |
第一节 爱默生的生平 | 第22-25页 |
一、关注自然的一生 | 第22-24页 |
二、关注美国社会变迁的一生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爱默生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5-34页 |
一、对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反叛 | 第25-28页 |
二、英国浪漫主义传统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三、新兴自然科学的推动 | 第30-34页 |
第二章 爱默生散文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34-52页 |
第一节 土地伦理 | 第34-40页 |
一、自然的物用价值 | 第35-36页 |
二、自然的道德价值 | 第36-38页 |
三、自然的艺术价值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精神伦理 | 第40-46页 |
一、“自助”的概念 | 第41-43页 |
二、“自助”的精神伦理意蕴 | 第43-46页 |
第三节 社会伦理 | 第46-52页 |
一、自由与平等 | 第46-48页 |
二、独立的民族精神 | 第48-52页 |
第三章 共生融合:爱默生生态伦理思想的诗性表达 | 第52-68页 |
第一节 诗性意象的哲学之思 | 第52-59页 |
一、“眼睛”意象之本体论 | 第53-54页 |
二、“眼睛”意象之象征论 | 第54-57页 |
三、爱默生散文意象与老子“道”的共通性 | 第57-59页 |
第二节 诗性语言下的人性跃动 | 第59-68页 |
一、修辞法的多重运用 | 第59-63页 |
二、对中国儒家语言形式的借鉴 | 第63-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录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大事年表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