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原子光谱技术的润滑油监测与磨损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论文研究背景第10页
   ·油液监测的意义第10-11页
   ·油液监测功能和主要技术概况第11-12页
   ·理化指标分析第12-13页
     ·粘度第12页
     ·水分含量第12页
     ·闪点第12-13页
     ·总酸值(TAN)第13页
     ·总碱值(TBN)第13页
     ·优缺点第13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13-14页
   ·铁谱分析第14页
   ·原子光谱技术第14-21页
     ·原子光谱分析原理概述第14-15页
     ·原子发射光谱第15页
     ·原子吸收光谱第15-16页
     ·原子光谱技术分析的优缺点第16页
     ·光谱仪测量条件第16-17页
     ·前处理技术第17-20页
     ·应用实例第20页
     ·润滑油中金属元素检测的其他方法第20-21页
   ·油液监测技术方法比较第21页
   ·监测技术发展新动向第21-22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条件的优化——正交阵列法第23-28页
   ·前言第23页
   ·实验部分第23-24页
     ·仪器和试剂第23页
     ·制定因素水平表第23-24页
   ·结果及讨论第24-27页
     ·极差分析第24-25页
     ·方差分析第25-27页
   ·结论第27-28页
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实验方法的研究第28-39页
   ·前言第28页
   ·实验部分第28-30页
     ·仪器与试剂第28页
     ·原子光谱测定条件第28-29页
     ·样品前处理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第30页
     ·干式灰化法条件的选择第30-31页
     ·湿式消解法条件的选择第31-32页
     ·微波消解法条件的选择第32-34页
     ·标准曲线线性实验第34页
     ·元素的干扰与消除第34-35页
     ·检出限的测定第35-36页
     ·精密度第36页
     ·加标回收实验第36-38页
     ·监测数据汇总第38页
   ·结论第38-39页
第四章 润滑油行车试验的油液监测及阈值研究第39-54页
   ·试验概述第39页
   ·方法概述第39-41页
     ·理化指标监测粘度试验第39-40页
     ·红外光谱的测定第40页
     ·紫外光谱的测定第40页
     ·热分析第40-41页
     ·原子光谱技术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粘度测定结果第41-42页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紫外光谱测定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热分析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原子光谱技术测定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基于原子光谱分析数据的威布尔模型研究第50-53页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原子光谱技术的 GCr15 摩擦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第54-68页
   ·摩擦磨损试验第54-56页
     ·试验装置第54页
     ·试验条件第54-55页
     ·磨损量的计算第55-56页
     ·钢球表面分析第56页
   ·原子光谱测定第56-57页
     ·样品收集与前处理第56页
     ·样品测定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摩擦磨损理论概况第57-58页
     ·基础液摩擦数据及油液分析结果第58-63页
     ·钢球表面分析第63-65页
     ·其他试验组第65-67页
   ·结论第67-68页
第六章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其他油液样品检测中的应用第68-77页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制动液中的应用第68-72页
     ·前言第68-69页
     ·制动液粘度实验第69页
     ·制动液红外光谱实验第69页
     ·制动液紫外光谱实验第69-70页
     ·制动液原子光谱实验第70-72页
     ·小结第72页
   ·废润滑油循环再利用油品的检测应用第72-76页
     ·前言第72-74页
     ·实验部分第74-76页
   ·结论第76-77页
第七章 总结第77-79页
   ·主要工作回顾第77-78页
   ·论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附录第84-9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